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专题06(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专题06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在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看来,思考辛亥革命必须要“上下延伸”和“左右会通”。辛亥革命不只是1911年10月10日那一天发生的……它也是一场世界级的革命,是中国对世界全球化的一次自觉的、理性的回应。此观点主要是基于辛亥革命A.实现了中国社会转型的目标 B.加快了近代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性质 D.顺应了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潮流2.有学者在谈到辛亥革命时说:“归根结底是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变了的时代,变了的社会诉求,势必引起整个社会更大变化。它有欧美式坐标和现代化的成分,因此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A.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序幕 B.使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C.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具有了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3.1906年,萍浏醴起义发布檄文:“至外而督抚,内而公卿,有能首倡大义,志切同胞者,则我四万万同胞欢迎爱戴……世袭中华大皇帝之权利以为酬报……但得我汉族为天子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即稍形专制,亦如我家中祖父,虽略示尊严,其荣幸犹为我所得与。”该檄文A.忽视了民权革命的价值 B.促进了政治近代化进程C.弱化了民族革命的作用 D.推动了统一政党的筹建4.辛亥革命并没有使社会结构得到完全意义上的重建,各种旧势力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

平民阶层没有参加革命,平民的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据此可推知A.广大人民的政治悟性还没有觉醒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改变C.辛亥革命隐藏着巨大的失败危机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缓慢5.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6.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A.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D.民国时期重视平等和法制意识的培养7.1898年《知新报》发表的有关天津机器制造局的报道中说:“今其制造,略有扩充,制造制铁机、制铜机、火药炮弹、铳炮、铜铁诸器,并铸造银货,其分厂极多,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

”这一现象表明A.清政府有意重振军事力量 B.民营企业受到严重排挤C.实业救国已成为主流思想 D.官督商办企业发展迅速8.如图为中华民国开国银质纪念币。该币反映的历史事件A.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B.扭转了中国任人宰割的局面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D.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9.1901年初,清廷发布诏书规定“嗣后乡会试,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诏书的发布表明清朝的教育A.未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B.实现了教育向近代化的转变C.制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选才标准 D.满足新式知识分子参政愿望10.为防止袁世凯专权,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践行了三民主义理论 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C.给予人民民主的权利 D.实现了各民族平等11.《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分组成”;1913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了”“袁(世凯)下令逮捕许多重要的国民党党员”。据此可知,当时A.推翻君主专制迫在眉睫 B.军阀统治丧失基础C.帝国主义势力异常强大 D.民主革命任务艰巨12.20世纪20年代,出版商推出文言文与白话本对照版本的书籍,并解释为“白话为宾,文言为主”“取白话以演述之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增注以申言之,正字音以考订之,并加标点符号,趋合潮流”。

该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中体西用思想广泛传播 B.先进知识分子倡导新文学C.新文化主导了社会舆论 D.白话文成为了文学的主流13.1912-1919年,中国新增民族工业资本13000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75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1625万元,其中仅上海在1919年各类工人就达50万,约占当时上海城市人口四分之一。这说明A.中国社会变革的力量不断壮大 B.反帝爱国运动成绩斐然C.上海成为中国重工业发达城市 D.工业革命带动中国经济发展14.下表是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