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百周年,曾有谁最有资格成为纪念地之争


辛亥革命百周年,曾有谁最有资格成为纪念地之争,湖北的理由是武昌起义在湖北,广东的理由是孙中山是广东人,江苏的理由是中华民国总统府在南京。其实这些地方争“资格”无非是借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扩大本地的影响力。碧华先生认为,武昌只不过是一处起义场所,南京只不过曾为都城,孙中山实为一个精神符号。一场革命需要人,而这场革命的主力是湖南人,湖南在辛亥革命百周年之际保持低调,热热闹闹搞“快女”选秀,令碧华先生有些吃惊。

湖南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摇篮,两百年以来,中国几乎所有的大事件,湖南人都处在风 口浪尖上,常挽狂澜于既倒。每当国难当头,多有湖南人成为国家的脊梁。据统计辛亥革命湖南起义,近现代史上著名 的761位历史名人中,湖南为83人,占10.9%,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涌现了一大批运筹帷幄的政治家,叱咤风云的军事家和蜚声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

这与曾国藩有关,他创立的湘军拯救了清王朝,因此湘人子弟多升官发财,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清朝后期,湘军3名大帅全是湖南人,15名总督有11名是湖南人,占73%。(其余4名也是由曾国藩推荐的,其中包括李鸿章);13名统领,有10名是湖南人,占77%;43名分统,有28名是湖南人,占65%;98名营官,有68人是湖南人,占69%,赢得“无湘不成军”的美誉,有趣的是,湘军拯救了清王朝,湘军最后又成了清王朝的掘墓人。辛亥革命有“广东革命湖南流血”“没有湖南人就没有辛亥革命”之说,据统计,辛亥革命同盟会发起人8个人中湖南有三个,第一批同盟会员79人,湖南占20人,首先揭竿而起的七个总督都是湖南籍的。故此,湖南人享有“若道 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之美名。

在湖南人中,常德人又充当了辛亥革命的先锋!常德地处湖南西北部,自古以来教育发达,人文鼎盛。庚子赔款后,常德子弟纷纷到日本和西欧留学,留学人数占湖南留洋生的三分之一,这批人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成为革命者。

武昌起义中,周密的军事计划是谁拿的?常德人刘复基;

武昌起义中,谁下达了起义号令?常德人蒋翊武;

走向共和进程中,谁拿出了民主宪政的法理框架?常德人宋教仁;

谁起草了国民党党章?常德人覃振;

走向共和进程中,谁提出了国家经济管理方略?常德人林伯渠。

也就是说,从法理到军事到财经,一个国家的基本构架都有常德人付出心血!史料载,宋教仁一度成为国民党的核心,党务由他全权管理,孙中山主张总统制,宋教仁主张内阁制。最终各方势力都忌惮宋教仁,最终被枪手暗杀。

请允许来段历史推演:假设宋教仁不死,继位者必是他,还会有蒋介石崛起么?假设宋教仁不死,一大批常德籍的留日生掌握军政大权,与日本政坛的关系十分要好,还会有后来的中日交恶么?假设中日不交恶,后来同为湖南人的毛泽东又将是怎样的历史角色?

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宋教仁、蒋翊武、刘复基等一批常德人喋血后,常德籍的革命人物或不幸病亡,或改为实业救国,或投身后来的共产党革命。辛亥革命之初,常德有史可查的人物多达两百多位,其中当上了督军等军事要职的常德人有70多个辛亥革命湖南起义,为稳定共和局面做出了不朽贡献!享受国葬的就有四位!

现择重要人物介绍如下,让我们为百年前的常德人喝彩、为百年前的常德人扼腕叹息——

喜美绘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