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精华 中国新石器时代几处遗址,你了解多少?


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几处遗址,……都发现绘有、刻有或印有“卍”符号纹样之后,有人推测它起源于中国,由中国传播到了外域。其理由是:早在6000-7000年以前,甘、青地区的先民们制做的陶器上已有“卐”符号,广东、内蒙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类似符号河图洛书精华,所以“卐”符号来自本土。“卐”是“巫”字的变体,三千年前甲骨文中的“巫”字,因为“巫“最早是太阳的信使,所以“巫”字的甲骨文也与“卐”字相近;在我国各地发现的岩画中,如内蒙阴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四川珙县岩画等,都画有太阳神或象征太阳神的画像。太阳神一般头部作圆形,光芒四射,或人物执太阳,或画圆日形,圆形中画有“卐”符号。不仅在西北的甘、青陶器图案中发现“卐”符号,而且在中原腹地的新石器遗址中也出现了“卐”符号,还常见于商周甲骨文和青铜铭纹中。这些事实说明“卐”字的崇拜早在佛法传入前就已存在了。

卍实际是带有曲臂的“十”字。河图是“十”字形结构,十字的四个端点分别的水(6-1)、火(2-7)、木(3-8)、金(4-9)4个板块。河图的金(4-9)火(2-7)易位而成洛书(九宫图),又使阳数居四正而阴数居四隅.

卍或卐图形都有四个开口(北斗七星的斗口)和四个曲柄(北斗七星的斗柄)。这是北斗七星在春、夏、秋、冬四季的星象。众所周知,北斗七星的星象很像一把勺子的形状。斗口由四颗星表示;斗柄由三颗星表示。汉字“勺”的一撇是斗柄,一勾是斗口,勾中的一点是北极星。“勺”字表示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旋转,每年旋转360°。在不同的季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不同。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卍或卐都是斗柄指向东西南北的北斗星图。卍、卐符号早在8000~9000年前就有发现。它可能是史前文明的遗迹。与八卦符号同样古老。它们都可能是史前文明的遗迹。

河图、洛书。九宫图、万字符、都是太极图结构,正如河图、洛书中的“十”字纹样所示。九宫图的5个奇数构成一个阳“十”字,四隅的偶数是阳“十”字的4个曲臂。带有曲臂的“十”字,就万字符卍或卐。

太极图中的Z形曲线两边是黑白阴阳鱼,Z形曲线实际上是相对于黑白鱼眼的两条曲线的重叠,黑鱼白鱼交叉,意味两条Z形曲线的交叉。所以太极图与万字符是相通的。由于太极图阴阳分明,所以比万字符倍受青睐。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图虽然阴阳两性的符号不同,但阴阳两性却一目了然、。万字符也是阴阳合一的产物。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万字符也应该是有阴又有阳的。万字符是两个Z相交的合二而一,其中一个Z是阳性,另一个Z是阴性。两个Z的笔画粗细不一,就是为了区别它们的属性。

九宫图中的5也是阴阳合一,但从图形本身看不出来,若从数字的关系方面可以知道它(5既是负数(-5),又是正数(+5)。对于大于5的数,它是负数;大于小于5的数,它是正数(+5)。例如河图洛书精华,5对于9,就是负数,两者之和是4(9-5=4),即东南宫的4;5对于4,则是正数(+5),两者之和是9(4+5=9),即南宫的9.同理,九宫图的2+5=7(西南宫);3+5=8(东北宫);1+5=6(西北宫);8-5=3(东宫);6-5=1(北宫);7-5=2(西南宫)。

九宫图的5,对于大于5的数(6、7、8、9)就是负数(损之),对于小于5的数(1、2、3、4)则是正数(益之),体现了老子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九宫图是洛书的数字图,外围的数字突出表现阴阳交变,中央的5也是正负交变的。河图侧重的是阴阳相生,洛书侧重的是阴阳相克。

万字符的图形大都显现不出其中的阴阳两性,因而在以阴阳二元论说为精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如太极图、八卦图、河图、洛书九宫图那样博得人们的青睐。但万字符卍或卐早在史前文明时期就广为流传,世界各地多有万字符的文物发现。佛祖释迦牟尼画像身上的卍符号,比我国文物上的卍(卐)符号晚了好几千年!看来,卍不是由印度传人中国,而是由中国传人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