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常见到的几种历法,有你的家乡吗?


中国古代历法知识

中国古代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为了指导农业生产,历代王朝的统治者均有颁行历法的习惯。因此,古代各朝代的历法知识便成了我们考试的一个重点。这里我们主要总结考试中常见到的几种历法:夏历、太初历、大明历、大衍历和授时历。对于这些历法大家一定要能够与其相应的朝代及人物一一对应正确。

一、夏历

夏历是古代汉族历法之一,与黄帝历、颛顼历、殷历、周历、鲁历合称古六历。夏历也称阴历、太阴历,以月亮(太阴)盈亏周期的时长为根据制定的一种历法。由于中国古代制定历法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农事生产,所以夏历又称为农历。我们现在一般所用的阴历已不是最初始的夏历,现在所称阴历为阴阳合历。因为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5或366天,而十二个阴历月只有约354或355天,所以古人以增置闰月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农历平年有12个月,全年354或355天,闰年为13个月,闰年全年383天或384天。到春秋时期已经形成十九年七闰的原则。

二、太初历

(元封六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中国古代历法,元封七年历成,是年五月改年号为太初(即为太初元年),并颁布实施这套《汉历》,后人以此颁布年号称呼此历为《》。其法规定一为一年,一为一月,所以又称八十一分律历。以的正月为。《太初历》不仅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它问世以后,一共行用了一百八十八年。

三、大明历

大明历,是由南北朝时期中国著名数学家、科学家创制的一部历法,也称“甲子元历”。在历法中,祖冲之首次引入了“岁差”的概念,从而使得历法更加精确。《大明历》采用的朔望月长度为29.5309日,这和利用现代天文手段测得的朔望月长度相差不到一秒钟。改进闰法,把天文学家何承天提出的旧历中每19年7闰改为每391年144闰,使之更符合天象的实际,是中国第二次较大的历法改革。

四、大衍历

亦称“开元大衍历”。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起施行二十九年的历法。撰。因立法依据《易》象大衍之数而得名。一行测各地纬度,南至交州北尽铁勒,并步九服日晷,定各地见食分数中国古代历法,复测见恒星移动。十五年而历成。共分七篇,包括平朔望和平气、七十二候,日月每天的位置与运动、每天见到的星象和昼夜时刻、日食、月食和五大行星的位置。后世历家遂相沿袭用其格式来编历。一行同时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人。

五、授时历

《授时历》元世祖忽必烈时期,由郭守敬、许衡等人编订。《》,为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实施的名,因忽必烈封赐而得名,原著及史书均称其为《授时历经》。其法以365.2425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6秒,精度与公历(指1582年《》)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

对于以上各历法的具体内容大家理解即可,但是每个历法所对应的朝代及其制定者,却是需要大家识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