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六安金安区事业单位考试材料三法学教授


材料三 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摘编自《立宪时刻》

材料四 文革结束后,辛亥革命史研究重新步入正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如下的一些认识。在政治史方面,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在思想文化史方面,辛亥革命则是一场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经济史方面,辛亥革命有利于工业化的进程;在社会史方面,辛亥革命造成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剧变,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进步;革命史方面,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在民族史方面,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史方面,辛亥革命埋葬了封建帝制,推动了近代化进程,在世界史方面,辛亥革命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摘编自《走出辛亥革命评价问题的困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请说明你的理由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文革后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体现了哪些史观?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由对联可知,该历史人物最大功绩为废除两千年帝制。在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因此,此历史人物是孙中山,故排除ACD,本题正确答案为B。

2.【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汉口1911年10月10日可知是武昌起义。故正确答案为B。戊戌政变是1898年;义和团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由此排除ACD,选B。

3.【答案】C。解析:AB选项表述错误,辛亥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这虽然也是辛亥革命的失败表现,但C选项说法更能表现辛亥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依然存在,所以也就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本题选C。

4.【答案】D。解析: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的核心是平均地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5.【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共和制的政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所以排除ABD,C选项是正确的。

二、简答题

【参考答案】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辛亥革命题库,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内容,即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

民权主义,是指建立民国的内容,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的内容,即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达到两个目的:其一,解决国民经济生活,消除贫富悬殊和贫富尖锐对立的社会现象;其二,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三、材料分析题

【参考答案】

(1)关系: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说明:政治上,新政倡导君主立宪冲击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上辛亥革命题库,新政奖励实业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文化上,新政改革教育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培养了更多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条件上:新政的某些举措导致了地方群体不满。

(2)区别: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封建王朝更替只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循环。

(3)答案1:同意。清帝和平逊位,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南方革命党人和北方政府达成妥协合作,中华民国建立。

答案2:不同意。《退位诏书》虽然是不流血的政变,但是是情势所迫的结果,作出的政权安排和南北合作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

(4)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等作为研究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