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历法 陈时敏却敢于对它说“不”,你知道吗?


露从今夜白,夜自此日凉。

9月7日,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预示着闷热的暑天基本结束,天气开始渐渐转凉,寒生露凝。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封建王朝,历法由皇帝颁发,所以民间称之为“皇历”。在这些“皇历”中,大多采用我国一种传统历法——农历,又名夏历、中历、旧历。民间也有称阴历的,其实这并非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中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授时历》,施行始于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历时364年,是古代一部很先进的历法,因古语“敬授人时”得名。

如此权威的一部历法,元朝瑞安人陈时敏却敢于对它说“不”!

1

叫板“权威”,他推断“日食时间”更为准确

质疑权威,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有本事。

陈时敏有多厉害,还要先来说说一个人——郭守敬。

本历是农历还是阳历_这个新历法_知道阳历查阴历

郭守敬(1231-1316,今河北人),是元代天文学方面最为著名的人物,创造和改进了简仪、仰仪、高表、候极仪等十余件观测天象的仪器,以及玲珑仪、灵台水浑等表演天象的仪器。在全国设立二十七个观测站进行大地测量,重新观测二十八宿以及一些恒星位置,测定的黄赤交角达到较高精确度。他与王恂、许衡等制定的《授时历》正式废除了古代的上元积年,而截取近世任意一年为历元,打破了古代制历的习惯,是我国历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

据《辞海》记载,《授时历》应用弧矢割圆术来处理黄经黄纬与赤经赤纬之间的换算,并用招差法推算太阳、月球和行星的运行度数。365.2425日为一年,29.日为一月。一年的1/24为一气,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它正式废除了古代的上元积年,而截取近世任意一年为历元,打破了古代制历的习惯,是我国历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要知道这个新历法,一回归年等于365.2425日,这个值跟现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值一模一样。不得不感叹古代人的智慧。

这个新历法_本历是农历还是阳历_知道阳历查阴历

△《授时历》

但就是这样一部“牛逼”的历法,也有“失算”的时候。

根据乾隆《瑞安县志》记载,元朝至正壬辰(1352)三月朔(注:嘉庆《瑞安县志》上的时间为,至正壬辰(1352)四月朔)将会有日食,温州郡事根据朝廷司天台的推测发出预告:此次日食遮住八分,初食在巳正一刻(上午约10时15分)。而朝廷司天台的推测,用的正是郭守敬他们的《授时历》。但陈时敏有不同的看法,推断说:不,应该是日全食,初食从巳初二刻(上午约9时30分)开始。

果然,日食发生的实际时间,验证了陈时敏预告的准确性。

一时间,陈时敏名声大震。

2

自创《温历》,相比官方历法更受坊间认可

陈时敏,号复心,元朝瑞安嘉屿乡鲤川里(今属文成)人。关于陈时敏的生卒,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乾隆《瑞安县志》记载,陈时敏终年74岁。也有专家称,陈时敏生于元至大元年(1308),卒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

陈时敏从小聪慧,熟读经史等书籍,别的小孩在外追逐嬉戏,但他就爱宅在家里研究日月星象,对后天图和璇玑玉衡特别很感兴趣。

本历是农历还是阳历_知道阳历查阴历_这个新历法

△图为璇玑玉衡,是古代用于观测天象的玉制仪器

为了更好地观测天象,他在家里准备了一个石盆,上面刻着周天的度数,用来观察日月出入和天体运转规律,日积月累,他总结出了一套巧妙的测算方法。

陈时敏还喜欢爬到高山平旷的地方,用竹子凿一支“圭”。这是古时候测日影用的,在石座上平放着的尺叫圭,南北两端立着的标杆叫表,可根据日影长短可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冬、夏白天坚守于此,测太阳运行轨道,详细记录所见。到了晚上,则测算月亮、星辰的图像。即使夜深漏迟,他也在现场守候天象。

本历是农历还是阳历_这个新历法_知道阳历查阴历

元朝的时候,朝廷设有司天台,负责天文、星象、历算等事项。司天台每年要颁发《司天历》这个新历法,作为国家公布的历法,供民间采用,指导民间按历法的季节时间安排农事。但是《司天历》经常出差错,所以福建、浙江两地的百姓都不喜欢用《司天历》,更爱用陈时敏的历法。因为陈时敏属温州人,所以他的历法就被称为“温历”,用来区别司天台的官方历法。相较于官方历法,“温历”更受坊间欢迎,威望更高。

陈时敏对天文学术的研究,更多的出于爱好,而不是作为谋取功名利禄的手段。自从“日食一事”后,陈时敏被温州同知多次派人来征召,但都一一拒绝。最后没办法推却,他就推荐好友张洙去应命。

张洙带着“温历”到了司天台,订正《授时历》的错误,教司天台官员以正确“推算”方法。陈时敏“温历”对《授时历》的完善贡献不容小觑。

明朝嘉靖辛丑年(1545年),温州郡守印刻了含七十二年在内的台历颁行于世,题名此台历为“温历”。

从此,《温历》通行天下。直到清朝,钦天监(相当于元时的司天台)也在遵从陈时敏的历法。对此,乾隆《瑞安县志》里感叹:“陈时敏之推步,可谓精矣。”

陈时敏对天文历法的研究成果,由平阳陈宗山所继承。据《两浙名贤录》记载,陈宗山“究心历数,遍游江湖”,却“未得其要”,只好回家,打算拜陈时敏为师。可惜陈时敏这时已过世,陈宗山便对他的遗著进行钻研,“得不传之妙于文字间”,最终成为历法界一代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