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呼运廷掌握易经基础知识不可以不知道河图洛书


原创:呼运廷

掌握易经基础知识不可以不知道河图洛书。我们讨论河图洛书。

孔子《易传》讲:“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论语子罕》讲:“子曰,凤凰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尚书顾命》中讲到河图:“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礼运》讲到河图:“河马出图,凤凰麒麟皆在郊。”

其他典籍中也有河图概念。

是不是说,研究易经真的绕不开孔子,易经基础知识中的很多基本概念都是孔子在他的《易传》中首次提出的,带有首创性、原创性。如果仅仅阅读研习易经六十四卦爻辞,爻辞中连这些易经基本概念都没有,找不到,还真不是一个普通人有能够从易经爻辞中提炼出概念的水平的。

这就提示我们在学习研讨易经时,既要《经》《传》分别,又要兼习兼顾。我们的方法是,要搞清楚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的爻辞到底在讲什么时,一定要把孔子的《易传》撇开,丢一边,不要受孔子解卦相关内容影响。把《易传》中解卦的内容仅仅看做孔子个人对卦的理解,其理解很多是错得不着边的。另一方面,我们要时不时地把孔子的《易传》拿起来,比如我们说孔子对易经很多基本概念的提出,要思考他是怎么提出这些概念的?从哪儿得来的?这时候我们又往往不得不把孔子惊为天人。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称之“踩巨人肩膀法”。

“河出图,洛出书”,河指黄河,洛指洛河,河洛是河南境内两条自然河流名称的简称,特指黄河与洛河两条河流交汇地带,在洛河的洛阳以下河段,洛河在郑州巩义汇入黄河。

形成一个关于易经创立的神话:龙马神龟传说。相传很早以前,黄河中跃出一匹龙马,马背上有一些黑白点图案,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河图;洛水中爬出一只神龟,龟背上也有一些黑白点图案,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洛书。按孔子的意思,古代圣人就是依据这两幅图案创造出了易经。

毫无疑问,这个神话形成或编撰于孔子《易传》中讲过“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后,是秦汉时期为神化易经编造出来的。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及其神话影响极大,形成“河洛文化”、“中国文化根在河洛”这样一些观念。你到福建省的闽南去,到台湾去,一些老人会骄傲地用河洛话告诉你,“我们是河洛人,根在河洛”,在闽南一些旧祠堂的匾额用语上,透出浓厚的一脉相承的河洛古韵,世代相传至今。

事实是什么?孔子是怎么说出“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的?依据是什么?孔子有没有依据?依据在哪里?为了研究易经的发生,易经的起源,我们几次考察河洛地带。当然,不只是我们,一些台湾研究易经的人也对河洛地带总有着一种特殊情愫,易经诞生地的情愫,根在河洛情愫。比如一位名叫朱高正的易经学者,就曾亲自在洛阳北边邙山的黄土沟壑上跑来跑去。这一点,是大陆大多研究易经的大师们缺少的精神。

河洛地带实际上讲的是黄河流入中原后的两大渡口,孟津渡口和虎牢关渡口一带的渡口,是黄河南岸的人们到达黄河北岸去的必经途径。黄河南岸的人到达黄河北岸去的目的地是翻越太行山入境山西,到达今天山西境内的临汾地带,准确位置是今天考古发现的陶寺古城。从尧舜禹到夏商时期,陶寺古城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圣城地位,是朝顶的目的地,至今河洛一带还保存有一句古语“赶羊朝顶”,在河洛俗语中也称作“朝北顶”。之后又有朝南顶一说,是附会朝北顶而来。甚至汉代以后出现的帝王们几次泰山封顶、泰山封禅,都是受了朝顶文化的影响,都是试想恢复朝顶文化的企图,把朝顶说成了封顶,封禅泰山、封禅嵩山等,是古代帝王也爱玩的文化闹剧。

赶羊朝顶,朝北顶,朝的是西王母天国,是去觐见西王母。赶着羊群、牛群去朝顶,就是进奉。朝北顶,是说陶寺位于北方的太行山之巅。

从尧舜禹到夏商两代都城到达陶寺圣城去的路线有两条,一条就是在孟津渡过黄河后延沁河北上,一条是在虎牢关一带的渡口渡过黄河后延丹河北上。

去西王母天国朝见西王母,只有帝王才有资格。

西王母是掌握历法的天国女王,每年向部落方国颁授历法。

西王母“掌天下之厉及五残”,就是我们后世所讲的河图与洛书图,西王母是掌握五行相胜(五行相生相克)的人。

易经爻辞中多处讲“利涉大川,不利涉大川”,都只指孟津渡口和虎牢关一带两处渡口。

从黄河南岸到达陶寺的两条路是两条天路。是天下世俗部落方国——我们这个世俗社会从西王母手中获得易经的路线。“圣人则之”,上古之王似乎都可以被称作圣人,上古之王都是遵循这两条道路来往于西王母天国。最终世俗社会能够看到周易、学习周易、研究周易,正是一些上古之王不惜牺牲生命千方百计甚至是不择手段才从西王母天国中弄到手的。

孔子有没有讲易经有图画易经和文字易经两种?有了这句“河出图,洛出书”,就不能说没讲吧。“天生玄鸟,降而生商”,事件发生在舜时代,讲的是商部落始祖母简狄。舜曾经到陶寺一带以开荒种地、烧制陶器为营生,目的是想苦心得到易经。同一时期,西王母天国的女巫简狄逃出了西王母天国,把易经带给了一个无名无姓的男子,就是商部落始祖契无名无姓的父亲。我们要注意契这个字,就是刻画的意思,在龟甲上刻划。这是孔子讲的“洛出书”,“洛出书”指文字刻划的相关易经内容。就是说简狄逃出西王母天国的路线是沁河路线,渡过孟津渡口到达黄河南岸。

简狄事件,不仅《诗经》中有,易经中也有,在贲卦中。

贲卦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西王母出行途中逃离西王母车仗。

贲卦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在山路上紧张地逃跑,大冬天跑得浑身被汗水湿透。“永贞吉”,坚持下去就是成功。

贲卦中讲到了简狄龟卜与蓍草占。颐卦中讲简狄,讲到了简狄教授儿子契易经怎么用。孔子的卦序乾、坤、屯、蒙……屯卦讲的是天地开辟之后的“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时期吗?不是。是讲无名无姓的一个普通百姓被简狄看中,于是有了契这样被称作的圣王的儿子。

世俗社会中,先有文字契刻的易经,后有图画形式的易经。先有洛书,后有河图。

“河出图”指图画画面形式的易经,指世俗社会获得完整的图画易经资料归藏易。归藏,讲得到了易经,把易经拿回来了,秘藏起来了。归藏易是图画样式的易经。其秘藏易经的过程在易经既济卦中有详细记述。既济卦、未济卦两卦都讲过黄河,未济卦讲还在黄河北岸,既济卦讲到达黄河南岸。学习易经,不要连位于哪里叫未济,到达何处叫既济都搞不清。河洛之地,就是既济之地,就是对应于孟津渡河虎牢关的黄河南岸一带。

归藏易,得到了易经,既济卦讲回到黄河南岸后,未进家门,先去把易经藏起来,不能藏在家里,要藏于野外。深圳是既济卦,一次我们在深圳讲易经,讲生活在深圳的,要遵循易经既济卦规则,有钱的时候不要藏在家中,不要把钱存放在深圳,要存到别处去。好几位深圳学员,全都举了手,说是,钱都存在外地。

世俗社会得到易经,第一次是契的母亲简狄干的事情,是西王母天国女巫逃出天国,把易经带到了普通百姓手中。第二次是契的后代干的事情。大禹治水称王后,契接替大禹治水,形成一个家族世袭治水,到第五代叫相的,治水时死于水,两个幼子王亥(也叫振)、王恒年小,没有来得及把易经传授给儿子。王亥、王恒长成后又去到西王母天国,开始了易经的第三次演易。

自舜时代,简狄所成就的商部落家族,始终是掌握易经的家族。夏后启开创的夏朝从一开始就没有西王母颁赐的天命,因此称后不称王。后就是今天候补的意思,是候补王,非正式王的意思。到了夏侯少康复国,也基本上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朝代。易经或者说文化,始终掌控在商部落先公先王手中。这是当今的考古界,当今中国,要苦苦地寻找夏王朝,要证明中华民族有五千年辉煌史,却怎么也找不到的夏朝的根本原因。

夏朝都城,或许早已经埋在了改道后的黄河下面。

“河出图,洛出书”,讲的是易经的发生史意义,与易经有过的两种文本形式,河洛地带,讲的是世俗社会获得易经的地理位置。并非“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中国文化,根在河洛”。这里的“圣人则之”的圣人,不应该是指伏羲、黄帝,已经是指向了后世尧舜禹时代或者再晚一些得到易经的人。

河图与洛书图_洛书河图pdf_洛书河图奇门遁甲

我们今天看到的河图洛书是两幅图案。都是依据方位有规定数量的黑白点组成的图案。

我们先看河图。分两种,一种是黑白点河图,一种是数字河图。数字河图是不用黑白点直接用数字表示河图。孔子只是讲到“河出图,洛出书”,并没有讲真的有一幅黑白点河图。河图是后世人绘制出来的。

所谓的大衍筮法,应该称作河图筮法。孔子《易传》中讲“大衍之数五十”筮法一节时讲到:“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之后又讲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这句话或许可以是这样的:“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这或许是后世绘制出图画河图的依据。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形成天一与地六相合,地二与天七相合,天三与地八相合,地四与天九相合,天五与地十相合。后世省去天地,直接称作一与六合,二与七合,三与八合,四与九合,五与十合。单数为阳,称天数,双数为阴,称地数。十个数字相合是天地之合。

到了郑玄,便直接讲一六居北方为水,二七居南方为火,三七居东方为木,四九居西方为金,五十居中为土。郑玄给出了方位五行。也有人给出过数字组合的不同五行,没有被接受。郑玄的说法被广泛认可。

《黄帝内经》直接将河图数字五行使用为十天干相合五行。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组合成甲己合土、乙庚合金、丙辛合水、丁壬合木,戊癸合火。我们将此称为河图五行。

与此区分的是方位五行: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戊己中间土。是天干五行属性随地支方位五行属性的划分。这是整个传统五行划分方法。

我们使用河图五行,即十天干相合五行。使用地支用方位五行。要区分开。

有如一种树木,比如桐树,并不是只有属火的山上才长桐树,属水、属木、属土、属金的山也同样生长桐树。山有山的五行属性,桐树有桐树的五行属性,桐树五行属木,并不会完全因为山的五行属性而改变桐树的五行属性。山的五行属性不同,只会影响到桐树五行属性的质地不同。比如同样是用桐木制作古琴,真正的制琴师就要懂得所谓的“地道桐树”,所采之桐出自五行属土的山上,其音质有土音,所采之桐出自五行属木的山上,其音质有木音,所采之桐出自五行属水的山上,其音质有水音,所采之桐出自五行属火的山上,其音质有火音,所采之桐出自五行属金的山上,其音质有金音。

《黄帝内经》原创年代应该在汉代,不会早于董仲舒天人合一理念的提出。作者将孔子“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理解为十天干及其相合河图与洛书图,带有得意忘数性质,不再使用数字。这也正是郑玄与李鼎祚划分河图五行歧义的原因。比如河图中东方为数字三八,按数序,应该是三数配丙,八数配辛,东方应该是丙辛合水。如果三数配甲,八数配己,又成了东方甲己土。似乎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并不能够硬性地配以十天干顺序。这是一种混乱,我们也凑热闹给出一种配法:

甲4、己9西方土。

乙5、庚10中间金。

丙6、辛1北方水。

河图与洛书图_洛书河图奇门遁甲_洛书河图pdf

丁7、壬2南方木。

戊8、癸3东方火。

应用方法是按照公元纪年:

任何一个尾数是4的年份其天干都是甲。

任何一个尾数是9的年份其天干都是己。

任何一个尾数是5的年份其天干都是乙。

任何一个尾数是0(10)的年份其天干都是庚。

任何一个尾数是6的年份其天干都是丙。

任何一个尾数是1的年份其天干都是辛。

任何一个尾数是2的年份其天干都是壬。

任何一个尾数是7的年份其天干都是丁。

任何一个尾数是3的年份其天干都是癸。

任何一个尾数是8的年份其天干都是戊。

假如一个手机尾号是859,配出天干是戊乙己。

假如一个身份证尾号是763,配出天干是丁丙癸。

假如一个宾馆房间号是……

你的天干喜忌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