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本义》“图”和“书”到底是不是后世的河图?


《易传》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但到底这里的“图”和“书”到底是不是后世的河图和洛书,直到现在都没有定论。

而且河图 和洛书在历史上影影绰绰、若有若无地飘忽了两千年,从没有正式露面过,到了宋代才从道士陈抟手中脱颖而出。

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今河南鹿邑人,隐居武当山二十余年,后移居华山,并在华山石壁刻下《无极图》,到宋太平兴国年间,由他所传的河图 、洛书 、先天图等传播开来。

刘牧据此著《易数钩隐图》,周颐敦、邵雍据此推演成为宋代理学本体论、宇宙论的重要渊源,河图 、洛书 及先天图才为一般读书人所知。

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撰《周易本义》时,将河图 、洛书 、先天图(即伏羲八卦方位)收入其中。

这一举动,意味着承认了来自陈道士之手的河图 、洛书 就是早先曾被“圣人则之”的那两份易学文献。鉴于朱熹的地位和影响力,这种观念一直影响至今。

至元明清时,凡解易者必先看河图 、洛书 、先天图,它们在舆论中已成为《周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可由于陈抟此人对这三份图的来历不置可否,后人更说不清这些画着黑白点的图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因此对于《易传》“图”“书”、河图洛书、八卦之间的关系的争论一直延续到今天。

易学家张延生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并进行了考据。以洛书九宫图为例,典籍文献中的一些蛛丝马迹说明洛书的承传不仅相当古远,而且为后天八卦定了数。这就支持了朱熹的观点,认为河图洛书与八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八卦 河图洛书_河图和洛书_洛书河图图片

先天八卦对应河图,九宫图对应后天八卦。

朱熹在谈九宫数字排列时,把九个方块比做了人的整体,甄莺也是如此。他在注汉代徐岳《数术记遗》中写道:“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九个数组成了一个四肢健全且穿鞋戴帽的人,肚子那里是五。

《周易》是讲系统的,子系统会表现出系统的全部信息,这是张延生刻骨铭心的体会,也就是说《周易》中体现着全息思想。

《周易》可以描述世间万物,因此任何一个事物都有着全息特点,比如人是一个“九宫”系统,那么脸上,手上也同样有这样的系统,这就是从一个人的脸上、手上能看到这个人的全身的原因。

推而广之,大到一个国家的版舆也应该排列着一个“九宫”,国土与人身不一样,但都是系统,也就都要受八卦所体现出来的本原规律的制约。

以后天八卦九宫图对应我国八方气候、特质都非常符合。

卦来自于生活,所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粗粗一扫,后天八卦的排列又有其实在性,而这一排列又是导源于洛书 的。

张延生 就是通过大量事实和古人的象数推导过程,逐步认准了:洛书 ,这种貌似最简单的纵横图的排列,不仅推导出了文王八卦,而且是《周易》的前身。

洛书河图图片_河图和洛书_八卦 河图洛书

张延生根据古人所说总结了一张表。他认为,八卦代表了八种场,而五行则代表了五种态。它们分别是:水为液态,火为气态,金为固态,木为生命态,万物归土则土为综合态。

在上古没有文字时,初民就用这种简单的数字排列推导了一切,又企图说明一切。

那么洛书的适用范围有多大?

那就是以地球赤道为平面,二十八星宿为纬八卦 河图洛书,以地轴中点为圆心,垂直赤道面到北天极为半径建立的天球体系,都是洛书的适应范围。

张延生认为:我国古人认识事物时最讲究参照系,古人选择参照系的特点是以相对不动的事物为原点,以此原点研究相对移动的物体。

动与不动共同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系统,观察事物就方便多了。

在古人看来,北极星几乎是恒定不动的,是最理想的参照点。从北极星到地球的北极间拉一条轴线,所有的天体都象围绕这条轴线旋转。如果一个人在北极星上,面朝南向下俯视地球时,所见的一切高度抽象出来就是洛书 。

换言之,在北极星上所见到的地球的一切,都可以用洛书所推出的后天八卦来表现。

那么河图又如何认识呢?

河图 中共有五十五个黑白圆圈。

《易传》中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变化而行鬼神也。”

显然,河图中的30个黑圈是应的“地数三十”,25个白圈是应的“天数二十五”,而五十五个黑白圈是合的“天地之数”。

二十五、三十、五十五,是不是看起来很简单?可宋人认为其中肯定“大有玄机”。

首先,宋人根据易学的规范,用这几个数推出了伏羲八卦(即先天八卦)的次序。

那么,按河图要求所排出的伏羲八卦怎么就能“成变化而行鬼神”了呢?

张延生更加认真,他认为天数地数的河图排列顺序是数学公式,是从中华古代文化中高度抽象出来的公式。

河图表现了奇数和偶数分层的顺时针旋转,他由此受到启发,再把伏羲八卦的八个序数依次连接起来,出来了二个”S”型的旋转结构,其中一、二、三,四形成一个旋臂,五、六、七、八形成了另一个旋臂。

张延生又抛出一个他研易过程大胆的看法:

河图中的“河”不是黄河,而是天上的“银河”。

一个晴朗的夏夜,他仰望到星空,思索着由河图而推导出的伏羲八卦。抬首望去,由大量恒星构成的星系,呈银白色带状;形如大河。

这时,张延生猛地悟到“河图 ”一名的来历了。

上古的初民称天际中这条银白色的带子为“天河”,《诗经·大雅》中即如是称,牛郎织女就是被这条银河阻隔。

后世还有“星汉灿烂”、星河,云汉、天汉、银汉的说法,天河也好,银河也罢,反正古人以“河”谓之。

所谓“河图 ”非黄河之图,而是天河之图。

易学史中传说,伏羲八卦系伏羲氏仰观天象所得,河图 系传说中的伏羲氏仰观天象的产物。

初民的大脑能是开发得相对充分的,对事物本质的感悟相当惊人,以至有不少内容与几千年后科学探讨的结论不谋而合。

河图和洛书_洛书河图图片_八卦 河图洛书

现代天文学表明,银河系呈漩涡状,是不停地旋转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由河图 导出的伏羲八卦是与银河系的旋涡相吻的,其适用范围可扩展到整个银河星系。

也就是说河图适用于整个银河系,洛书适应于天球坐标系。

继续讲述河图的“s”与银河系的漩涡:

宇宙是全息一体的,大小之间的结果存在同构性。

银河系在转,太阳系在转,地球围着太阳公转,地球本身又在自转,人类就是在“旋”中逐步进化而来的,也是在“旋”中生存和生活的。

生命在旋转中产生,核酸与蛋白质在旋转中合成,因此毫不足奇,现代分子生物学证明了细胞中的 DNA 分子为一种双螺旋结构,由两条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

当然,人并没因此而长成个陀螺形,但旋涡仍在人和动物身上表现了出来。

动物的皮毛上有很多旋,人的长毛在进化中褪光了,仔细观察一下汗毛,仍可看到顺着一定方向生成旋状,不用说,人身上最明显的旋涡表现在头顶上,头发中间有一个旋。

洛书后天八卦是后天物质运动规律,河图先天八卦是先天本源内在规律:

张延生说:“文上八卦来自洛书 ,描写的是从北极星星俯察地球的状态。其卦序是与地球上的人的方位感一致的,即上代表上,下代表下,左代表左,右代表右,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它研究的是三维空间问题,反映的是粒子性的运动规律。

河图则高了一个层次。伏羲八卦来自河图 ,描述的是旋涡状结构的存在形式,凡银河系中的物质都符合伏羲八卦的规律,因为伏羲八卦反映的是本原的规律性,是先天存在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其卦序是固定的,不管在什么参照系中,也不管什么位置上,这种排列的顺序和阵式永远不变。

先天八卦是研究的波动性问题,通过对波动性的研究便能了解到场的实质。它的对象是四维空间,而四维空间是以场的形式存在的。”

也就是说,先天伏羲八卦研究波动性问题,后天文王八卦研究粒子性规律。

那么,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是什么关系?

张延生说,从宇宙的生成来看,是从先天的场转化为后天的物质的粒子结构形式,在我们常人的潜能还没有被开发出来之前,不可能感知到先天八卦的内涵,也就是不能认识事物的本原规律,只有使用后天八卦来解释事物的成因。

古人说常人与神仙同体,有其道理。古人所描述的神仙也是俩肩膀扛一脑袋,跟常人一样由九大系统构成,之所以称神仙,就在于感知到了先天八卦,思维上跳出了具体形象,进入五行之外,周围没有实体,只有八种场态。

到了五维空间,只有物质本身而没有比较,进入六维空间皆谓之“空”。

常人与仙佛同体,为什么不能成仙?仙是个虚称,所说还是个思维层次问题,看问题层次不同,对时空的理解也不同。

这就是对河图 的认识。

河图洛书与事物结构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都是有结构的。

所谓物质结构,就是组成物质的要素之间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形式,任何物质的种类,都有自己的结构,结构的不同,物质的性质也就不同。例如化学中的同分异构体,化学成分是相同的,但结构不同,因而化学性质也各不相同。

生命物质也是如此。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由于蛋白质结构的不同,便决定了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结构决定性能,是物质发展的普遍规律。

结构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它取决于物质的成分和聚集状态的结合能。不同的原子所带的电子数目和电子在核外的分布不同,因而组成物质的结构和性能也各不相同。

物质的不同要素之所以能够发生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因为它们之间都具有一定的结合能。

现代科学认为,自然界存在四种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

因此,不同要素的不同的相互作用,不仅有不同的能量形式,而且在量上也是不同的。物质的不同聚集态,取决于分子间的不同结合能。

洛书 与河图 实质上是讲结构的。

它们不是从原子核、原子、分子的角度区分物质的成分,也不是从已知的四种相互作用来考察物质聚集状态的结合能,而是从粒子性和波动性来划分物质的两大类,以用八卦代表的场来规定物质聚集状态的结合能。

世界是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的这种不可分割的联系表现在哪里呢?

就表现在物质结构上。

结构把物质和运动联结起来,架起了由此达彼的桥梁。

而在文王八卦和伏羲八卦中,既含有结构又含有运动的行经规律,既有波粒二象性又有与其对应的各种“象”,也许它比已知的关于结构决定性能的区划更本质,当然,这需要做更深入的探讨。

太极和八卦都可以以立体思维来理解和转换:

有种说法是太极图来源于河图,而八卦来源于河图洛书上文已经介绍过。

可以说,河图洛书是天文图,既然天文是立体时空,那么从河洛来的太极图、八卦图自然也可以用立体思维来解读了。

先天八卦以三维立体坐标形式解析了静态事物形成机理。

先天八卦的依据是《易经·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以两两相对的思维解构自然事物,这是一种动态平衡思维。周易中六十四卦的爻辞,其解卦顺序都是以两两对立的卦,从相反角度解析卦理吉凶。这点符合事物在发展循环变化过程中,都是以动态形势呈现的客观规律,如一年春夏秋冬,一日之日夜12时辰,平面方位上东南西北,都有一个自然的时间、空间先后对应。

不过先天为体,后天为用,透过大自然规律,结合先天八卦从静态转动态的变化顺序,古人创造出后天八卦。后天八卦加入太极定位点以及时间线八卦 河图洛书,就能分析动态事物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