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堂:元旦,即公历“新年”


古代的历法有哪些_世界上古代最准的历法_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历法

元旦,即公历“新年”,代表着新一年的第一天。本文通过对元旦由来的初探,延伸至农历、二十四节气等历法名词的介绍,来看道教与中国历法在起源、演化、传承发展上的关系。

元旦,即公历“新年”,代表着新一年的第一天。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公历为通用历法。在中国,尤其进入20世纪之后,虽然经历过几次存废的讨论,但最终作为中国传统历法的农历,得以保留。本文通过对元旦由来的初探,延伸至农历、二十四节气等历法名词的介绍,来看道教与中国历法在起源、演化、传承发展上的关系。

元旦

元旦古代的历法有哪些,可以理解为“首日”。其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我们从字体上再来看:

“元”、“旦”的造字本义

从两字的写法上来看,“元旦”即表所在历法纪年的第一天。在古代,以腊月、十月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时期以农历第一天为元旦,新中国成立后以公历的第一天为元旦。

农历与二十四节气

古代的历法有哪些_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历法_世界上古代最准的历法

现今通行的公历,又称阳历,是一种太阳历: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基础制定的历法。与之相对的,是阴历,即根据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基础制定的历法。

我们常常口中的“阴历”和“农历”,实际上是有区别的。中国的农历,准确来说是阴阳历。阴历,往往只参照月球的运营规律,而不考虑回归年长度,月份与季节无关,不设置闰月。

而农历,却弥补了阴历的这一点,参考了太阳回归年的长度,通过二十节气及闰月来平均历年和回归年的岁差。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农历=阴历+二十四节气法+19年7润法。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通过观察太阳的运行规律,记录一年中的自然气候、物候的变化规律而形成一种的补充历法。《淮南子.天文训》中首现“二十四节气”的说法,其文中对每个节气的名称顺序、气候意义都做了说明。如我们熟知冬至“阴阳交割、万物亡寂、生机禁闭”的内涵意义。

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历法_古代的历法有哪些_世界上古代最准的历法

二十四节气在历法上,弥补了阴历在日常使用中与农业气候无法匹配的缺陷。通过对节气的分类,人们对农业生产中的所需要的日照、温度、降水、物候等作出了充分的总结。

例如,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二十四节气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农事生产问题,要归功于历法的吸收与推行。从汉武帝颁布的《太初历》首次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之后中国历朝颁布的历法,都延续了这一做法。

现今实行的夏历,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室计算的,又称“紫金历”。历算室每年都精确计算出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时间。

道教与中国古代历法

古代的历法有哪些_世界上古代最准的历法_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历法

道教与中国古代历法的关系,源远流长。我国古代最早的历法,按司马迁《史记·历书》的记载,始于道教所崇奉的黄帝。

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古代的历法有哪些,于是有天地神祗物类之官,是谓五官。”

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历法_世界上古代最准的历法_古代的历法有哪些

而现今道教使用的道历,也以黄帝六十甲子纪年。六十甲子纪年,是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此外,道教对“太阳历”也有所贡献。祝亚平曾在《道藏》中发现了一种名为“二十八宿旁通历”的道教历法。《旁通历》将一年恒定为十二个月,每月30日,排出了一年360天所对应的星宿,并以星宿名为计日符号。

据注文所说,旁通历出自道家的《二十八星宿历》。此历随后在民间广为流传,对之后沈括制成《十二气历》有着深远的影响。

与此同时,道教人士也常参与历法的制定之中。唐朝道士李淳风所制《麟德历》,在中国历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历以《皇极历》为基础,再次采用定朔并独创了一种进朔法,解决了出现连续四个大月或三个小月的违反日常习惯的问题。唐朝除李淳风之外,还有五名道士先后担任太史令一职。

道教的文化体系中,关于阴阳思想、星象观测等,对中国的古代的历法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二者在传承过程中相辅相成,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二者会有新的历史意义。

点赞转发分享功德无量,让更多人看到。

弘扬华夏传统文化离不开你我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