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为何不肯回北京之前,原因是什么?


清朝自明末入关定都北京,一直到辛亥革命后宣告灭亡,期间共经历十帝。在这十位清朝皇帝中,只有两位皇帝的去世不在北京城,而是死于热河承德避暑山庄,其中一位是仁宗嘉庆皇帝,另一位是嘉庆的孙子,文宗咸丰皇帝。关于嘉庆皇帝之死,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专门讨论过,很有可能是在参加例行的木兰围场打猎时,因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而猝死,连一句遗言都没来得及留下。可以说嘉庆皇帝在热河去世,算是一个意外,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

而咸丰皇帝死于热河,情况则要复杂得多。不同于嘉庆的意外事件,咸丰不肯回北京,留在热河而死,完全是他个人主观的选择。而咸丰之所以做出如此不符合常理的举动,实则与当时清朝所发生的一起历史大事件相关,即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20年后,在咸丰末年发生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咸丰戊午年是哪一年_咸丰戊午年_咸丰戊午年是公元多少年

在讨论咸丰为何不肯回北京之前,我们先简单讲讲他是怎么逃离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始于咸丰六年(1856年),至咸丰十年(1860年)结束,打了整整4年时间。在这期间,清廷对这场战争一直持战和不定的态度,偶有小胜,便极力主战,一遇挫败,又急于求和。

清廷对这场战争立场不坚定的结果咸丰戊午年,就是清军既不能战,也不能和,反复摇摆下导致形势不断恶化。咸丰十年(1860年)秋,英法联军舰队在北塘登陆,并迅速攻陷天津大沽口。随着双方最后一次谈判破裂,联军在通州八里桥大败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直接兵临城下。咸丰皇帝见大势已去,清军兵力不足以守卫京师,于是留下恭亲王奕訢在京与洋人议和,自己带领家眷和朝臣离开北京,逃至热河避难。

咸丰最初离京时,也是觉得和洋人谈判没那么容易,做好了长期避难的准备。但没想到英法联军真正攻入京城之后,和恭亲王的谈判进展非常迅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了足够的好处之后,英法联军就如约撤兵了。英法联军撤退后,给咸丰带来了一个难题。之前花了十几天时间,一路上提心吊胆,舟车劳顿从北京赶到了热河,结果刚安顿下来不久,洋人就撤兵了,那是不是又得回北京去?

咸丰戊午年_咸丰戊午年是公元多少年_咸丰戊午年是哪一年

一开始,咸丰确实做了先在热河休整一段时间,就起驾回京的打算。咸丰十一年(1860年)初,咸丰皇帝给内阁下旨,决定在避暑山庄过年,等到下个月的十三日启程回京。决定了时间后,大家都开始给皇帝回京做准备。但没过多久,咸丰又下了一道谕旨,说自己身体有点不舒服,决定延后两天,到二月二十五日再启程:“谕内阁:前经降旨,于二月十三日回銮。现在朕躬偶抱微疴,著改于二月二十五日启銮,三月初二日还宫。”

等到时间临近二月二十五日,咸丰又给大家发了一个通知,说近期先不回去了,暂时也不确定回京日期,一切等到以后再说:“谕内阁:朕于正月间降旨,于二月十三日回銮,继因偶抱微疴咸丰戊午年,改于二十五日启跸。旬日以来,气体虽稍可支持,仍须静心调摄。本日王大臣等以朕躬尚未大安,奏请暂停回銮,情词恳切,不得已勉从所请,暂缓回銮,俟秋间再降谕旨。”

咸丰第一次推迟回京,只延迟了两天,可这第二次推迟,一下子就安排到半年以后去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咸丰就在热河安安心心地住了下来,据说是静心调养身体。结果等到秋天,咸丰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终于在这一年的农历七月,于热河行宫病逝了。

咸丰戊午年_咸丰戊午年是哪一年_咸丰戊午年是公元多少年

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的时间才不到一个月,为什么咸丰却逃到热河行宫待了将近一年,一直到死都不肯回到紫禁城呢?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个原因,是咸丰公开提到的自己生病的问题。咸丰皇帝身体不适,担心回京路上舟车劳顿加重病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一点并不是咸丰不愿回京的主要原因。正如咸丰自己所说,咸丰十一年(1860年)初时,他的身体只是“偶抱微疴”,患了一点小病,并不构成无法启程回京的理由。

相信咸丰第一次将回京日期推迟两天,的确是为了多一点时间来准备和休整,内心里还是打算回去的。但第二次直接将回京日期无限期推迟,就不是因为生病要休养那么简单了。而事实上,在咸丰自称要休养的这半年时间里,身体反而越来越差,可见此时咸丰不愿回去,是有了其他的考虑。

咸丰戊午年是公元多少年_咸丰戊午年_咸丰戊午年是哪一年

而这一考虑,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在热河行宫的生活太过舒适。说起皇帝,我们印象中都是作为一国之主,可以完全随心所欲。在中国历史上,的确出过许多荒淫无道,不理朝政的昏君,但在清朝却不容易发生这样的事。究其原因,在于清朝皇室有一套非常严格的家法制度,对皇帝在宫中每日的工作生活作息都有严格的规定,皇帝即便是九五之尊,也得完全按照这套规矩行事。

不过这套规矩,只适用于紫禁城内,如果皇帝在宫外居住,是不用遵守这些严格的作息规矩的。所以我们常常在一些清宫剧中看到,每到夏天,清朝的皇帝都要跑到圆明园去办公,名义上说是避暑,但实际上是给自己放个假,不用遵守宫里那些条条框框。在清朝这几位皇帝中,咸丰的个性是最为散漫的,不喜欢清规戒律,所以在圆明园居住的时间也最长。据清人笔记记载,咸丰皇帝一年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圆明园中度过。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彼时圆明园已经被英法联军烧毁,咸丰在热河行宫过惯了自由散漫的日子,一想到要回紫禁城就头疼,于是不顾群臣请愿,决定留在热河过他的舒适生活。而有不少野史传闻记载,正是在这半年中,咸丰过于放纵自己,才使得病情急转直下,以致后来到了药石无灵的地步。

咸丰戊午年是公元多少年_咸丰戊午年_咸丰戊午年是哪一年

最后一个原因,则是这场战争对咸丰的打击太大,致使他失去了面对现实的勇气。一方面,咸丰害怕面对洋人。当初咸丰离京逃难,主要原因就是不敢接受与洋人议和的屈辱。如今洋人虽已退兵,但咸丰最在乎的外国大使向他亲递国书一事,还没有彻底解决。咸丰害怕自己回紫禁城后,万一洋人又提出要向他当面呈递国书,这点万万不能接受,到时不管是走是留,都会大失大清国的面子。因此咸丰一再强调,只要洋人再次来京的隐患一天不解决,他就一天不会考虑回京。

另一方面,咸丰无颜面对清朝列祖列宗。自清朝入关后,虽然也经历过大大小小许多战争,但从没有过让敌人打到京城,皇帝弃城而逃的屈辱历史。加之洋人入京后烧杀抢掠,将清朝积百年之功建起的圆明园付之一炬,甚至连供奉在园中的先帝画像都遭到焚毁,这是让咸丰非常难以接受的一个残酷现实。

此外,虽然洋人已经暂时退兵,但随着皇帝离京,京中朝局形势变得非常复杂。政治方面,恭亲王议和立下大功,势力声望都得到极大提升,有传闻说恭亲王可能有谋反企图;军事方面,南方战事依然胶着,太平天国这一心腹大患依然存在;民生方面,皇帝走后民心不稳,物价沸腾难以措置。

咸丰一旦回京,这些重担会一下子全部落在他的肩上,不得不一件件去解决和处理这些纷繁复杂的难题。已经在位十年的咸丰,已经丧失了登基之初的那股热血和勇气,没有力气再去应对自己经营多年但依然惨淡的现实,因此至死不愿再回京师。咸丰皇帝之死,也为晚清衰落之兆,做了一个最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