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主席讲话(-)


辛亥革命中寻求解决当下问题之方法(再议辛亥革命) 济宁市唐口中学张继云 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尽管它失败了,但是它带给国人的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经验和教训是弥足珍贵的。人们从不同层面和角度研究着辛亥革命的意义。 韩国延世大学的著名学者白永瑞在“辛亥革命与杭州”研究论坛上说:辛亥革命的历史放到整个东亚中去考察,随后,白永瑞便提出“联动的东亚”观点。他说: 2010年是韩日合并(日本吞并朝鲜半岛)100周年;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两件事看似没有联系,其实两者联系密切。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引发了中国人强烈的危机感,从而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形成了重要的伏流。而中国爆发辛亥革命之后,受日本殖民统治的韩国人深受感慨,许多人由此踏上了离开故国,前往中国的道路。他们希望从中国共和革命的成功之中寻求韩国独立和革命的支援。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学者姜义华。他的一篇《辛亥革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地位》最令人注目。姜义华认为:辛亥革命是无数先烈、先贤、先哲秉承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中华责任伦理,奋起挽救国家,拯救民族危亡,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运动。

徐锡麟、秋瑾等众多辛亥先烈,他们投身革命,并无自己的私利,而是基于中国所固有的“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责任伦理。 当时的志士们都受过欧风美雨的洗礼,受到过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熏陶,也曾为西方不少国家迅速崛起的成功经验所吸引,所以,他们都将救国救民的希望寄托在效法西方国家的制度上。 正是由于辛亥革命的志士们是秉承“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中华责任伦理而投身于这场变革中国的伟大实践从辛亥革命中学到什么,因此,他们就不能不正视西方各国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使广大民众被剥削被奴役的残酷现实。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辛亥革命期间,尤其是辛亥革命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者开始关注并认同当时正在勃兴的社会主义运动。 辛亥革命的硝烟已经散尽,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长久地、深刻的。效仿西方,西方都好吗?如何回避西方的弊端是当时包括孙中山先生在内有识之士思 考最多的;解放思想,思想解放才能实事求是的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任何“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经不起考验的;学术的传播是多方面的,如何在比较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辛亥革命的失败为后来中国带来的影响应该说是加快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步法,使得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在黑暗中摸索的时间缩短了半个世纪或者还要长;钓鱼岛、黄岩岛上烽烟再起,争端不断,我们可以从整个亚太地区或者全球战略上去思考和寻求解决争端的办法。

中国目前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从辛亥革命中学到什么,如何摆脱这种尴尬局面,既不失大国之风度,又把损失降到最低,从辛亥革命中汲取经验:该打就打,结束十几年来消极求稳的局面。 如今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向西方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的,改进我们落后的,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昂首阔步,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