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家教290经验交流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重庆戴舜


都市家教290经 验 交 流重庆辛亥革命产生的原因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重庆戴舜【摘要】二十世纪初,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布退位,标示着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帝制覆灭了,其覆灭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但其根本原因,是封建帝制已经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发展,其导火线便是中国辛亥革命的产生。本文从全国和重庆地区两种角度去分析重庆辛亥革命产生的原因,深入思考了重庆辛亥革命与全国辛亥革命的共性以及它所独有的特性,进而得出重庆辛亥革命产生的原因。【关键词】辛亥革命;同盟会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民族运动,它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虽然由于种种时代条件的局限,辛亥革命并未能完成它所有的革命目标[1] ,它没有把中国带进民主共和国时期,但依然有着它的进步意义。而重庆作为中国的西南地区一个十分重要的城市,重庆辛亥革命的爆发有着它自己独特的一面。首先,重庆地区的辛亥革命有着和全国的辛亥革命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共性。第一,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全国范围进行了大量努力,不但从思想上也从组织上、经济上和军事上在各省都有一定的影响。从思想上看,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文化和技术大量进入中国,民众的思想有了极大的改观。

期初同盟会在进行革命运动的时候,大多民众都持否定的态度,但在辛亥革命开展前,除了少数民众之外,大多数人都接受了革命的思想,怀有同情的态度,甚至有许多人加入同盟会成为革命党人的一部分。特别是一部分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如果要富强起来,就必须首先变清政府的统治为民主共和国。而重庆在革命的认识甚至走到了全国的前面,出现了邹容、章炳麟这样革命先行者。他们积极鼓励人民站起来参与到革命中去,推翻腐朽的封建政体,建立一个崭新的民主共和国。从组织上,同盟会培养了大量的革命人才,并让他们深入到全国各地开展革命宣传,对革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孙中山主持制定的同盟会章程中规定,同盟会东京支部下分设 9 个支部,其中国内设东西南北中 5 个支部,以重庆为东方支部所在地[2] 。同盟会因在川东地区成立有重庆支部,直接领导川东的革命力量发展。从经济上,马关条约签订以来,大量外国资本进入中国,一方面对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一方面又使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了极大的发展。从 1872 年到 1900 年,民族资本经营的近代工矿企业总共只有 166 家,资本 5000 余万元,而 1901-1911 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企业就有 350 余家,资本一亿多元。

辛亥革命 重庆_辛亥革命重庆纪念碑_辛亥革命重庆起义

[3]从军事上,革命党人控制了一部分军队,这是辛亥革命能开展的重要基础。重庆的革命党人也和全国其它地区一样,在起义之前便控制了一部分武装力量,这才使重庆的辛亥革命成功有了可能。在重庆辛亥革命成功后,又建立了重庆蜀军政府,进一步控制了重庆地区的军队。甚至连袁世凯后来都没有办法扑灭重庆的革命力量,而只能通过扶持代理人的方式篡夺重庆革命政府的领导权。第二,辛亥革命的导火线是因为四川的保路运动的产生,清政府将湖北的大量军队调往四川,而致使湖北军力空虚,而湖北又是同盟会大力传播革命思想的地方,这才导致湖北的辛亥革命首先成功,然后才形成全国性的革命浪潮。重庆辛亥革命的成功自然也得益于这股浪潮。其次辛亥革命 重庆,重庆地区的辛亥革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地理位置上看,重庆处在成都和武汉两个大城市之间,同时受到四川保路运动和湖北武昌起义的影响。一方面,保路运动在四川轰轰烈烈的展开,重庆自然受到它的影响,有许多民众对清政府的统治产生怀疑。另一方面,湖北武昌起义的成功更加剧了重庆民众对清政府统治的怀疑。第二,从经济上,1891 年重庆开埠,1895 年清政府和列强签订《马关条约》,条约签订后,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在重庆开设领事馆,势力深入重庆地区,重庆自然经济全面瓦解,重庆人民从此身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双重压迫。

辛亥革命 重庆_辛亥革命重庆起义_辛亥革命重庆纪念碑

城市工厂手工业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开端,而火柴业就是民族工业的领路者。第三,从思想上,列强的势力进入重庆后,许多进步人士通过阅读外国书籍或者出国留学,开始在重庆传播进步思想。1897 年10月重庆出现了重庆近代史上第一家报刊《渝报》,1897 年 10 月创刊,1898 年 3 月停刊,共出 16 期 ,《渝报》创始人宋育仁,字芸子,被誉为“四川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4] 虽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传播国外思想或者情况的书籍很多,但在当时,《渝报》却是重庆人民首先读到的传播介绍国外思想和情况的报纸,其历史意义不言而喻。第四,从领导核心上,重庆辛亥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在早已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下定决心推翻清政府,并接受了孙中山所传播的革命思想,加入了同盟会。重庆的同盟会支部的主要创建者杨庶堪 1903 年在重庆首倡成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公强会”辛亥革命 重庆,1906年改组为“同盟会重庆支部”,自己担任负责人。在重庆辛亥革命爆发前,已经做了许多推翻重庆清政府的准备工作。第五,从组织上,利用同盟会成员的关系和人脉,把重庆的许多教育机构发展成革命的基地。经过大家的努力,重庆府中学、巴县中学、川东师范学堂、巴县女子师范及重庆教育会等学校和机构的领导权,全部被同盟会员所掌握 , 而其它学校,如重庆体育中学、商业学堂也都在同盟会的控制之下。

[5]第六,从军事上,重庆辛亥革命发生前,清军将领李湛阳担任重庆巡防军统领。李湛阳在广东任巡警道时,兼统督署亲兵,旧与端方契合,端方率鄂军过渝,即以新巡防军统领界湛阳,扩募新兵,充其实力。 [6] 重庆同盟会领导人杨庶堪与李湛阳是姻亲关系,于是他通过这层关系介绍大批人员进入巡防军,从而使这支部队成为了革命力量。事实证明,这支部队在重庆辛亥革命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少忽视的作用。鉴于以上各原因,1911 年 11 月 22 日,重庆人民在朝天观举行了市民大会,使清廷在重庆的官员向人民投降,然后大会主持人杨庶堪宣布成立革命政府,使清政府在重庆的统治走向终点,到此为止,重庆辛亥革命取得了成功。可以看到,在当时清政府在重庆地区依然有很强大的实力,同盟会重庆支部能领导重庆辛亥起义的成功,是由以上多种原因所致。尽管后来由于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重庆的革命政府也同其它地区一样,最终归于失败,但这并不能掩盖重庆辛亥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特殊意义。参考文献:[1] 师 泽 生 , 林 毅 . 辛 亥 革 命 的 价 值与启示 [J]. 武汉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5-11.[2] 李宗杰 . 辛亥风云与山城重庆 [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1,(04):42-43.[3] 严中平等 .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一种 [M]. 科学出版社 .1955:93[4] 陆大钺 . 近代以来重庆 100 件大事要览 [M]. 重庆出版社,2005:10[5] 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室,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 重庆地方志资料丛刊重庆辛亥革命时期人物辛亥革命暨重庆蜀军政府成立七十五周年纪念专辑 [M].重庆师范学院:内部发行书刊,1986:20[6] 李自治编 . 辛亥重庆 [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4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