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浙江 枪杆子的浴血奋战、笔杆子的殚精竭虑和白花花银子的无私支持


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宁波的一些辛亥革命先辈我们耳熟能详:有英勇牺牲的慈溪马宗汉烈士,有为杭州光复冲锋在前的宁海童保暄、奉化蒋介石等,有为宁波光复立下汗马功劳的陈训正、卢成章、魏炯等等。其实,辛亥革命的成功,枪杆子的浴血奋战、笔杆子的殚精竭虑和白花花银子的无私支持,缺一不可。经费资助是宁波支持辛亥革命的优势和特色所在。上文专门介绍赵氏三杰,本文介绍几位为辛亥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宁波帮人士。

旅日华侨吴锦堂

在辛亥革命中,远在日本做生意的吴锦堂虽没有扛过枪,但他仅在1912年,就资助上海军政府白银一万六千两,银元二千五百元;支助宁波军政分府白银一万六百两,银元二千五百元;捐给红十字会银元一千元。为解决孙中山革命的经费问题,吴锦堂还通过以他为大股东的中日合资汉冶萍公司,向日本借款500万元。

宁波商人史增超_辛亥革命 浙江_浙江宁波商人范鑫林

孙中山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失败后辗转日本神户时,就与吴锦堂相识,后11次到神户,多下榻于吴氏私宅。1911年孙中山成立同盟会神户支部,吴氏出任支部长并让出私宅充作同盟会办公之用。孙中山以全国铁路督办的身份来日本,吴锦堂又慨然出任中国国民党交通部长;孙中山不但题赠给吴锦堂“热心公益”的匾额,还特别邀请吴锦堂参加他与宋庆龄的婚宴。

宁波商人史增超_浙江宁波商人范鑫林_辛亥革命 浙江

吴锦堂(1855-1926)

吴锦堂1855年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县的一个贫农家庭,上了两年私塾就从事农业生产,一直到28岁,才去上海依靠体力谋生,拉过黄包车,做过小贩,当过商店佣人;31岁东渡日本辛亥革命 浙江,在长崎作布匹杂货的贩卖,往大阪定制蝙蝠伞向上海出口,赴神户开设怡生商号,并在上海开设义生洋行,经营中日进出口贸易,后开设东亚水泥株式会社,生意越做越大,跃升为日本阪神财阀之一,曾位列日本富豪排行榜第13位,并任神户中华会馆总理。

浙江宁波商人范鑫林_辛亥革命 浙江_宁波商人史增超

孙中山题赠吴锦堂

吴锦堂热心公益。1904日俄战争发生,购买日本政府军债四十五万日圆,得到大正天皇颁赐金章,获日本人的尊敬;出资神户农村兴修水利,神田町小束野村名为锦堂村。1900年长江水灾,吴锦堂捐银一万两救济难民,又捐助清廷银二万两;1902年捐银三万两救济灾民;1906年重修家乡杜、白二湖,四浦、十五闸、二十一桥,捐助银元七万元;1909年创建锦堂学校於故里,捐银元二十二万元;1912年家乡海啸,捐款银元三万八千元……

宁波商人史增超_浙江宁波商人范鑫林_辛亥革命 浙江

1926年1月14日,72岁的吴锦堂因劳累过度,得肺炎病逝于神户市养和山庄。遗嘱归葬故乡白洋湖畔,自撰墓联曰:“为爱湖山堪埋骨,不论风水只凭心。”

一位慈溪本地老人告诉笔者,日本入侵慈溪沦陷时,日军出于对吴锦堂先生的敬重,派兵保护吴锦堂墓,后来我们的红卫兵少将,根据“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理论,挖掘了吴锦堂墓。

宁波商人史增超_浙江宁波商人范鑫林_辛亥革命 浙江

上海“闻人”虞洽卿

随着清政府的顽固腐朽与对外屈服的进一步暴露,人民反抗斗争的愈益高涨,上海上层资本家中的一部分人对清政府的幻想最终破灭,最后选择了革命的道路,参加同盟会。上海“闻人”虞洽卿就是其中之一。

浙江宁波商人范鑫林_宁波商人史增超_辛亥革命 浙江

虞洽卿(1867-1945)

宁波商人史增超_辛亥革命 浙江_浙江宁波商人范鑫林

虞洽卿于1911年5月由沪军都督陈其美介绍加入同盟会,一入会就捐助活动经费8000元,并出资在租界为同盟会提供有“特别会照”的秘密会场。虞洽卿还根据同盟会的指示,把由他发起创办的上海商团进行军事训练,转变为反清武装力量,在光复上海战役中,他们一鼓作气攻下上海道县公署,接着又攻占了民军久攻未克的江南制造局,为上海光复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上海光复前后革命党人的最大困难是财政问题,由宁波商人经营的四明银行积极为起义军提供经费,其中虞氏经手的有四明银行4万两、宁绍公司16万两,荷兰很行1万两。

辛亥革命 浙江_宁波商人史增超_浙江宁波商人范鑫林

虞洽卿故居

上海光复后,江浙两省还在清室统治之下,势力太孤,虞洽卿受陈其美重托,以一个商人代表上海军督府去游说江苏巡抚程德全易帜,程诿称无钱发军饷,恐易帜难以维持军心,索要军费百万。虞洽卿一力担当,自己出资36万,再向商人借64万交与程,于是苏州易帜,东南革命军声势大涨。虞洽卿还应孙中山邀请,发起创办证券交易所,以解决革命的经费问题,后证券交易所失败,虞洽卿负责偿还戴季陶、陈果夫、蒋介石等所欠下的60万元债务,并给蒋介石等提供去广州革命的路费和生活费。

由于虞洽卿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陈其美任上海都督后,任虞洽卿为上海都督府顾问、外交次长、北段民政长等官职,虞洽卿的态度是:光复初期,我可以帮一下忙,以后还是我做我的生意,你做你的都督。

当袁世凯取代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总统时,虞洽卿对袁氏寄予厚望。为此他反对“二次革命”,竭力阻挠国民党人运动浙江独立之计划,力劝浙督朱瑞持中立态度。但当袁氏公开称帝后,虞洽卿又加入反袁行列,此后他一直支持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

虞洽卿手迹

虞洽卿l867年出生在浙江慈溪市龙山一户贫困家庭, 6岁丧父,童年读过几年“雨书”。所谓雨书,就是晴天劳动谋生,雨天旁听读书。后到上海从学徒、洋行买办、银行买办,到独资开设通惠银号,发起组织四明银行,从上海开办华顺、顺徵房地产公司,到创办宁绍轮船公司,独创三北公司,虞洽卿成为了近代上海乃至全国商界的一位风云人物,曾当选为上海总商会会长。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一方面要并吞其“三北公司”,另一方面又要诱骗其任上海伪市长,汪伪特务也恐吓拉拢,处境危险。虞洽卿接受蒋介石的邀请,于1941年迁居重庆。1945年病逝于重庆。享年78岁。

小港李氏兄弟

小港李家的“发财太公”李也亭,1823年闯荡上海滩时才15岁,在黄浦江畔的曹德大糟坊当学徒,经常挑着热酒送到停泊在黄浦江的沙船上供船老大们喝。由于李也亭机灵勤快,被船老大看准,19岁成为船上的一员。船里伙计的生财之道是带上海的工业品到北方出售,再带北方的土特产到上海出售。李也亭通过向赵氏三杰的父亲赵立诚合作,生意越做越大,后发展到自己买船,成为了宁波商帮北号船队的一员。几年后,李也亭从1艘船发展到10余艘船,不仅开办了久大沙船号,还在十六铺上游处买下一块滩地辟为久大码头,又用经营沙船的利润合开了“慎余”、“崇余”、“立余”三家钱庄。为对付海盗,李也亭与宁波的几个船老板一起,出资购置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宝顺轮”,到清末已积财一千万两。小港李家成为了宁波帮中发迹最早、财力最雄厚、最为先进、影响最大的家族之一。

上海辛亥革命的风云人物李云书(1867-1935)、李薇庄(1873-1913)、李征五(1875-1933)是李也亭之孙,他们都在辛亥前加入同盟会。介绍李云书加入同盟会的是辛亥革命前夕担任同盟会在上海筹饷负责人的王一亭。王一亭到处为起义军筹款,李云书不但自己屡捐巨款,还出头张罗,想尽办法为孙中山的辛亥革命集资。上海光复、江浙联军攻打南京时,李云书又出任兵站总监,负责为前方供应武器、保障军需的事宜。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华银行、沪军都督财政长事务所等都设在李云书主管的李家久大码头,不仅代发过最早的中华民国公债票、军用钞,还代收过各界为辛亥革命的助饷捐款。南京临时政府得以组建,李云书功不可没。

辛亥革命 浙江_宁波商人史增超_浙江宁波商人范鑫林

李薇庄以举人身份放官江苏候补知府,步入仕途后又亲身经历官场的黑暗与腐败,他以江苏裕苏官钱局总办的身份考察日本时受赵家艺兄弟的影响,成为了革命党人。辛亥革命上海起事苦于经费奇缺,李薇庄动用官钱局10万银元资助革命党人,使上海光复有了第一笔大宗经费,但李薇庄为此而蒙受牢狱之灾。孙中山先生了解此事后,深为李薇庄为革命不惜毁家纡难的精神感动,遂亲笔题赠“子孙永保”四字,既表彰李薇庄忍辱负重、功不可没,又寄希望李家子孙继承遗志、发扬光大。

辛亥革命 浙江_浙江宁波商人范鑫林_宁波商人史增超

李征五是晚清军机大臣王文韶的女婿。他加入同盟会后在邻近北火车站的爱尔近路上开了一家木柴公司,作为革命党人的秘密联络点。辛亥革命上海光复时,李征五在闸北组织了敢死队响应起义,为攻克江南制造局发挥了重要作用。辛亥革命后,上海方面决定添练新军以备调遣,李征五捐出私财百万,招募新兵五千,每人给以安家费,组成光复军。李征五的光复军少将司令员军衔由孙中山先生亲授。

当时沪军都督府下共有五军,除吴绍璘一师、黄郛二师外,李征五的光复军便是最强的主力之一。蒋介石仅在光复军任营长一职辛亥革命 浙江,张宗昌为光复军骑兵独立团团长。在1913年的二次革命中,李征五的光复军战功颇著。

辛亥革命 浙江_浙江宁波商人范鑫林_宁波商人史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