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我做演员就是我的命


1.陈道明:我认命,做演员就是我的命

陈道明,1955年出生。

16岁进入天津人艺。

之后为避免和妻子杜宪两地分居,他考进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1984年,他出演电视剧《末代皇帝》中的青年溥仪一角,从此一举成名。

之后又因出演《围城》中的男主方鸿渐一角,他囊括了多个表演奖项,奠定实力派地位。

2000年以后袁了凡八字分析,随着电视剧《康熙王朝》《黑洞》《楚汉传奇》的热播和电影《英雄》《归来》的热映,陈道明再创事业高峰,被认为是目前国内最优秀的男演员之一。

在热闹的娱乐圈,陈道明算得上是位特立独行的演员,在演戏之余,往往深居简出,轻易不接受采访,可谓惜字如金。

然而,在早年,好友何东主持的一档访谈节目中,他曾谈到,自己根本就不喜欢也从没想过去做演员,但为了躲避上山下乡,阴差阳错地去了天津人艺,从此走上了演员这条路。

陈道明说:“我能走到今天,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个是我的机会好,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认为可能不是我的机会好,这就是我的命。”

何东问:“你认命吗?”

他说:“我认命。你想啊,当时在天津人艺,如果我不认识杜宪,我是不会想起考中央戏剧学院的;如果我没有考上中央戏剧学院,就不会被选上拍《末代皇帝》;如果我没有拍《末代皇帝》,我恐怕也不会拍后来的《围城》;如果我没有拍后来的《围城》,也不会是今天坐在这了。原来我认为,以机会解释为多,后来呢,我觉得这可能就是我的命运吧。”

其实,不止今人如陈道明对命运深信不疑,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大学问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阐明命运,并将之著书留给子孙后代作为家训。他就是中纪委力推的书籍《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

2.袁了凡:一个人的进退功名浮沉,都是命中注定

袁了凡八字分析_袁了凡 准提_袁了凡 后代

袁了凡先生,本名袁黄,字坤仪,浙江嘉善人。 作为明朝重要的思想家,他所著的《了凡四训》一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了凡四训》的第一部分“立命之学”中,他曾提到早年的一次颇为神奇的经历:

袁先生童年丧父,老母命他放弃学业改学医,因为学医既可以养生,又可以济人,而且学习医术并终有所成,是他父亲的夙愿。

有一次,他在慈云寺,遇到了一位长髯貌伟、飘飘若仙的老者,就很恭敬地行之以礼。

老者对他说:“你是仕途中人,明年就可以进学参加考试,为什么不读书呢?”

于是他告诉了老者母亲叫他学医的缘故,并请问老者姓名及住处。

老者说:“我姓孔,是云南人。我得到宋朝邵康节的皇极数的真传,按命数,我该将它传于你。”

于是,袁了凡就把老者引回家,并将刚才的事告诉了他母亲。

母亲说:“你要善待他。”

袁了凡就请老者用精通的命数推算推算。结果孔先生所推算的,即使是很小的事情,都非常灵验。

于是他便动了读书的念头,就和表兄沈称商量,表兄说:“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你去那里寄宿读书,非常方便。”

他便拜郁先生为师。

孔先生为他推算命里注定的数,说他没有取得功名做童生时,县考应该考第十四名;府考应该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应该考第九名。

第二年赴考,果然三处考试的名次完全符合推算。孔先生又为他推算了终身的吉凶祸福,说:哪一年应当考第几名,哪一年应当补廪生,哪一年应当做贡生,等到贡生出贡后,在某一年,应当选为四川省的一个县长,县长在任三年半后,就该辞职回家乡。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应当寿终正寝,可惜命中无子。袁了凡把他说的这些话都一一记录下来。

自这以后,凡遇到考试,所考名次先后,都不出孔先生所预先算定的名次。唯独算他做廪生所应领的米,领到九十一石五斗的时候才能出贡。谁知他吃到七十一石米的时候,学台屠宗师就批准他,补了贡生。于是他私下就有些怀疑孔先生所推算的不灵。

后来他果然被另外一位代理的学台杨宗师驳回,不准他补贡生。直到丁卯年,殷秋溟宗师看见他在考场中的‘备选试卷’没有考中,慨叹道:“这本卷子所做的五篇策,就是上给皇帝五篇奏折。像这样有大学问的读书人,怎么可以让他埋没到老呢?”

于是殷宗师就吩咐县官,替他上公事,准他补了贡生。算起来他后来吃的廪米连先前所吃的七十一石,加起来正好是九十一石五斗。

袁了凡因此更加相信:一个人的进退功名浮沉袁了凡八字分析,都是命中注定。走运的迟或早,也都有一定的时候。所以他把一切都看得很淡,不去追求了。

3.云谷禅师:命由己造,福自己求

袁了凡当选了贡生后,留在燕都一年。一天到晚,静坐不动,也不看文字。

己巳年回来时,他先到栖霞山拜见了云谷禅师。二人对坐一室,三天三夜,连眼睛都没有闭。云谷禅师问:“凡是一个人,所以不能够成为圣人,只因为妄念,在心中不断地缠来缠去。而你静坐三天,我不曾看见你起一个妄念,这是为什么呢?”

他回答曰:“我已被孔先生推算了命数,荣辱生死,都有定数,即便想要妄想,也没什么可妄想的。”

云谷笑着说:“我还以为你是豪杰,原来只是个凡夫俗子。”

袁了凡问他为什么这样说?

云谷禅师回答:“人不能无意识心,最终还是要被阴阳气数所束缚,既如此,怎么可以说没有数呢?但只是平常人命有定数;若是极善的人,数就拘他不住了;极恶的人,数也拘他不住。你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把数转动一毫,反而被数给拘住了。这样看来,你不是凡夫,是什么呢?”

袁了凡 后代_袁了凡八字分析_袁了凡 准提

袁了凡又问:“那命中的数,可以逃得过去么?”

云谷禅师说:“命由己造,福自己求。诗书中所说,实在是明明白白的好教训。佛经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说谎是佛家的大戒,哪有佛菩萨还会乱说假话,欺骗人的呢?”

他还是有点不明白,又追问:“孟子说:‘求则得之’是说求在于我。道德仁义,是我可以尽力去求的。若是功名富贵,要怎样才可以求到呢?”

云谷禅师说:“孟子的话不错,但是你解释错了。你没见六祖慧能大师说:‘一切福田,都在各人心里。只要从心里去求福,没有感应不到的。’向自己心里去求,不只可以求得道德仁义,也可以求到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所求有益于所得到的。 一个人,若不能检讨反省自己,而只是一味地向外求名利福寿,那么即使求之有道,得到它却取决于天命,这样内外都失去了,因此没有好处。”

他接着问:“孔先生算你终身怎么样呢?”

袁了凡据实告诉了他。

云谷禅师又问曰:“你觉着自己应该得科第吗?应该生儿子吗?”

袁了凡反省了很久,说自己福薄,不应该。

云谷禅师便以《易经》“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的道理劝他积德行善,趋吉避凶,从而达到改命的目的。

袁了凡相信他的话,于是便向他拜谢,接受他的指教。他把从前所犯的罪恶,到佛前全部说出;并且做了一篇文字,祈求能得到功名,发誓要做三千件的善事,来报答天地祖的大恩大德。

从此以后,他就整天小心谨慎地行事。

到第二年(公元1570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他应该得第三,结果他考了第一;孔先生的推算不灵验了,到了秋天乡试,他竟考中了举人。于是他更加深信云谷禅师所说,命运可以改变。于是,继续完成所发誓愿,十多年后,三千件善事才算做完。

之后他又发了生儿子的愿望,再次许诺要做三千件好事。果然,辛巳(公元1581年),生了儿子天启。

孔先生推算他能活到五十三岁,但他最后竟活到了七十四岁。

有朋友问我,既然命理师可以算出人一生的福祸吉凶,那么人的命运是注定的吗?我想,袁了凡先生的经历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所以,很多命理师常说,修行之人的命运是不可测的。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