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命理疾病的防于治以及命理病因研究论脾胃病


  八字命理疾病的防于治以及命理病因研究论脾胃病

  (一)走出养生、防病治病的误区

  一些有多种疾病的人,时常抱怨自己,为什么患那么多种病?其实在一个人身上,多种疾病也是一类病因地反映。寒湿性的人,易患阴盛阳亏性疾病;热躁性的人,易患阳亢阴亏性系统病;金太过或不及的人,易患物化不良性系统病;四柱中一片冲克的人,易患脏、腑不和性系统病。疾病的系统性发展和并发,是终生性的。由于人们对疾病的系统性发展与并发,缺乏正确地认识,往往在养生、防病治病的过程中进入误区。特别是有多种疾病的人,往往在没有明了疾病原发基因的情况下,盲目地针对表症采用治疗方法或服用多种药品。这些人中,因服用不同类、性的药品或采用了不当的医疗方法,给身体造成严重危害的屡见不鲜。人们应该避免进入这种误区。

  一种常见病,在不同的人身上将会存在不同的病因。如脑血管病:四柱水多、火弱,年、月柱水寒,脑部因长期亏气血、凝血,患脑血管病。此病发展的后果是脑溢血。四柱火炎土焦,年、月柱见火炎土焦,脑部因血粘、稠、淤,形成淤塞。青年人易患脑瘤;中、老年人易患脑血栓。四柱金躁、水弱,年、月柱金多,因脑部血管潴留氧化尾产物过多,患脑血管病。此病发展的后果是脑血管破裂。又如心脏病:四柱水寒,年、月柱见丁火被水克,因气血亏损患心脏病。四柱火炎土焦,月、时柱见火旺烧焦土(丙戌见戊戌、丁巳见戊戌、己巳),易患心血管淤塞症。日干丁火无根气,见阴阳土泄火,因操劳过度,患心脏衰弱病。再如肝病:四柱水寒、木多,无火土,因脾胃寒湿,运化血液不良,肝长期亏气血患病。四柱火旺,见乙木坐巳火,因肝热、肾阴不足,患肝病。四柱金多、木弱,无水,因肝中毒患病。不同的病因、病理作用,有相同的病症反应,是经常见到的。人们在养生、防病治病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自己的生命规律、疾病发展规律,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不可随波逐流。那些一药治百病、一式一方治百病的宣传,纯属谎言,害人最重,千万信不得。

  (二)养生、防病治病原则

  《内经》讲:“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热则寒治,寒则热治”。养生、防病治病的原则是:阴盛阳亏,则壮阳抑阴;阳亢阴亏,则滋阴抑阳;物化不良,则清毒、催化;冲、克不和,则通关中和。寒极生热,在寒性病发展的过程中,有时出现短期发热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在一定的时期内进行发汗、散热降温,但不可长时间重用凉药。热极生寒,热性病的后期,将出现寒冷感觉。这是气血运化不良、提取营养不足、局部缺乏气血营养的表现,也是病入血液和多种脏腑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应增补营养、提高运化功能、,促进病弱部位的气血供应,不可重用热药以增热补阳。物化不良性疾病,气血中多菌、毒,免疫功能不足,对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危害性极大。应注意提高免疫功能、清除菌毒、加强催化能力。各种系统病,经过长期发展,都将出现免疫功能不足、气血运化不良、气血亏损现象,所以,在养生、防病治病的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增补营养、提高免疫力。

  (三)养生、防病治病的方式

  人们在呼吸、饮食、气候感应、听、说、闻、说等一系列地活动中,吸收大自然中营养物质,并且与大自然进行物质交换。这种吸收与交换过程,是以有形与无形两种形式进行,并且存在着体化气、气聚成体、体生气的过程,人在与大自然物质交换的过程中,维持平衡则身健、偏衡则病灾、失衡则死。也就是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内经》)人在与大自然物质交换的一系列活动中,都要根据自身需要,坚持一条原则,保持一致性。热性人以吸收寒湿物质为主,要呼吸湿润之气;多饮水;多食梨、黄瓜等凉性水果;多食菠菜、茄子、冬瓜、白菜等凉性蔬菜;要宿住阴凉的环境中。要调整心性、稳定情绪、求静避乱,注重修身养性。参加体育运动时,要选择过午,在阴凉清静之所,面向西北、北方。寒性人以吸收热干物质为主,要呼吸干热之气;忌冷食冷饮,应多食小米、面食、狗肉、羊肉之类,以提高热量为原则,要宿住阳光充实的环境中。要放宽心性;开阔眼界、容量;进德修业、厚德载物。参加体育活动时,要选择中午前,在阳光充实之所,面向南、东南。有些人不懂生命规律,生活中随心所欲,毫无节制。如热性人,患高粘血或肝病的过程中,吸烟、饮酒;贪食狗、羊肉等热性物品等,养成此种不良习惯,既是用贵重药品,也不会有疗效。又如寒性人,患脑血管、心脏病中,不增强营养、不忌凉寒性食物,宿住在低洼潮湿的环境中,既是用高科技手段治疗,也无济于病。在生存、生活过程中,保持吸收物质营养的一致性,注重机体内在的需要性,是养生、防病治病的优良习性,人们应尽力而为之。

  结束语

  四柱命学、风水学,提供了预测命运规律、优化生存环境的方法。人们在养生、防病治病过程中,结合命、医、风水学理论、方法,弄清自己的命运、病理规律;选择、建造适宜的生存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愿更多的人明白自己,力保健康长寿。

  16 天医

  正月生见丑, 二月生见寅, 三月生见卯, 四月生见辰,五月生见巳, 六月生见午, 七月生见未, 八月生见申,九月生见酉, 十月生见戌,

  十一月生见亥, 十二月生见子.

  查法: 以月支查其它地支, 见者为是.

  天医是掌管疾病之事的星神. 四柱逢天医, 如不旺, 又无贵人吉神相扶, 不是常患疾病就是身弱无力. 若生旺又有贵人相生助, 不仅身体健壮,

  而且特别适合医务工作及心理学, 哲学等. 理通鉴云:\“天医拱照, 可作良医\”.

  天罗地网

  辰为天罗, 戌为地网. 火命人逢戌亥为天罗, 水土命逢辰巳为地网. 辰见巳, 巳见辰为地网; 戌见亥, 亥见戌为天罗. 男忌天罗, 女忌地网.查法:

  以年支或日支为主, 其它地支见 之者为是.

  天罗地网, 主疾病之灾, 牢狱之灾, 大运流年遇之, 于人不利.天罗地网有天月二德解救无忧.

  命理病因初探之二——论脾胃病

  一、脾病。

  中医称脾主太阴经。

  脾为后天之本。传统医学讲生理,历来重视脾的作用,《内经?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临床中可见,人到成年后,切除脾脏,生命也可维持,脾脏似乎没有多大重要性,脾脏的特殊性就在于此。

  脾、肺、肾主三焦水道运化。脾主中焦运化,康健时,为肠胃行其津液,化水谷之精微,或成血入肝脉,或化气输于肺,或化水归于肾,以供周身之营养。脾脏又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在血液流通过程中,吞噬异常的红细胞,进行修整,以成红细胞生命之源;贮存部分血小板,参与血液中的血小板平衡的调整;分泌使中性粒细胞的寿命延长的促吞噬素,对于血的精化和再生起重要作用。脾脏病变对机体的危害最大,也是机体多数病变的原发基因。脾脏病变时不仅自身功能减弱,而且大量损耗机体能源,污染血液。因此,古书常讲:“脾伤则四肢俱伤。”“脾气虚,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诸病之肿,皆源于脾。”脾康健时,为后天之本,是生化水谷精微之源泉;病弱时,是损耗能源之大害。可谓机体内“安泰之忠良,乱世之奸雄”。故脾健当用,脾弱当养,脾病当除。脾脏摘除后,胃肠可代行一部分功能。虽多有不利,但不至于危及生命。

  临床中分析病因时,每遇湿寒症,应首先重视脾之症状。病例中可见,肝硬化、脾肝大、胃炎脾寒、全身消瘦、风湿性心脏病、脏器水肿等,其原发基因多数是脾寒湿、病弱造成的。《内经?太阴阳明论篇》讲:“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困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脾病初发,不易查处,也不易引起重视,因此易使病势蔓延,引发其它病症。脾湿寒,病初发较易治。笔者于96年冬季,曾用“熟地、何首乌、当归、山茱萸、香附、没药、姜片、大枣”配方药,较容易地治好了十几例脾病初发者。病者性忧郁,病前曾生闷气,吃瓜果、冷食。病后全身串痛,有时麻木胀满,经仪器查体,没发现体病变。经脉诊断为脾寒,寒气初起,流动于全身,投以热药,助阳祛寒,效果甚好。

  脾性属己土,己土为田园之土,中正蓄藏,有生化万物之功能。需火湿生土,水湿润土,但不可火炎无水,无水土则焦躁,失去生养之功。又不可水泛无火,水泛无火,土湿物病。水火既济,阳光普照,雨露滋润,万物则茁壮成长。土薄又怕盛木克,贫瘠碱洼的土地上,难以生物,必成不毛之地。弱土又怕阴、阳金重泄,土中掏金,土将受折磨,耗尽生机,成病弱之躯。用阴、阳五行规律分析脾病,应熟记此理。

  一般身寒脉细沉之人,多有脾寒之基因。若早防治,则免其大害。如任其风湿邪侵,当筑成重病之根。身热脾躁的人,多不思饮食,脾染病毒,免疫不足,成机体之大害。肝木过盛恣狂,欺脾最重。肝统气上行,脾弱耗气,缺养,也造成脾之病变。脾弱,水谷精微物质被肺气宣蒸怠尽,也病变之源。

  根据四柱分析,脾病变规律及应采取的防治方法如下:

  1、四柱水寒,土弱,脾湿寒多病,一般在行运、流年水寒时患病。

  例:坤造:辛卯、庚子、乙巳、甲申。

  坤造:癸未、壬戌、丙子、辛卯。

  乾造:壬寅、壬子、己亥、丁卯。

  乾造:辛丑、己亥、壬子、癸卯。

  以上病例,均患风湿性综合病症。

  ⑴病状:脉细数无力,胸肋脊背串痛,消瘦,四肢无力,大便稀,面露紫青色,胃满气胀,肝胆微微作痛。

  ⑵病因:性忧郁,多愁善感。脾胃虚寒,多生寒湿之气,寒湿之气串行于三焦之中,故周身疼痛。脾肌缺血,轻时风寒侵体,重时积寒成瘀,染综合性风湿病。

  ⑶易引发病:风湿性疾病,贫血,心脏病,血质病变,肝硬化等。

  ⑷治疗原则:生火固土。

  ⑸治法:祛寒助阳,养血益脾。

  ⑹中医用药:熟地、当归、何首乌、附子、肉桂、香附、没药、麻黄、苍术等。

  ⑺饮食:宜甘味及热性食物,忌辛、酸味及寒性食物。

  ⑻生活习性:宜平心静气、宽以待人,忌多愁善感,悲怒生气。

  ⑼住宿位置:干燥多见阳光为宜,宜住宅基的南方,风水场的天医宫。忌风寒潮湿地,忌住宅基的北、西北方,忌风水场的六煞、延年、绝命之宫。

  ⑽室内布局:红、黄色为宜,室内宜见火旺标志。忌黑白、暗色,忌见水泛标志。

  ⑾生活方位:宜南、东南,忌北、西北方。

  2、四柱土薄受盛木之克,脾弱难施运化之功。一般在行运、流年木盛时患病。

  例:乾造:癸卯、甲寅、己卯、甲子。

  乾造:甲寅、乙亥、戊戌、甲寅。

  乾造:壬辰、壬寅、辛卯、丁酉。

  坤造:癸未、甲寅、辛酉、丁酉。

  ⑴病状:脾肿大,胸肋串痛,消瘦无力,左脉浮弦,右脉弱,心中烦躁。

  ⑵病因:脾弱,胃酸过多,伤脾。肝气过盛欺脾。经常遭受意外打击,生活在愤怒之中,怒则肝木乘脾,脾伤则运化津液不利,脏、器肢体缺养,易患综合病变。

  ⑶易引发病:胃溃疡、食道癌、子宫瘤等。

  ⑷治疗原则:泄木生火,固土生金。

  ⑸治法:养血补心,养胃益脾,活血理气。

  ⑹中医用药:熟地、红花、当归、六曲、砂仁、鸡内金、木香、乌药、橘皮、姜黄、干黍等。

  ⑺饮食:忌咸、酸寒性食物,宜甘味及热温性食物。

  ⑻生活习性:忌吸毒酗酒,饮食无节,玩世不恭,惊吓创伤。宜心情宁静、食匀精细,宽心度世,宽和待人。

  ⑼住宿选择:忌寒潮湿之地,忌宅基的东、东北地,忌风水场的生气、六煞之宫。宜朝阳干燥之地,宜宅基的南方、中土,宜风水场的天医之宫。

  ⑽室内布局:忌绿、黑色,忌见木盛标志。宜红、黄色,宜见火炎、土厚标志。

  ⑾生活方位:忌东、东北,宜南、西南、当地。

  3、四柱火炎土焦,脾易染病毒、菌,脾病失去运化能力,损耗体内精养物质。一般在行运、流年火旺年患病。

  例:乾造:丁未、丙午、丙辰、癸巳。

  坤造:戊子、甲寅、丙午、甲午。

  乾造:戊戌、丁巳、己未、丙寅。

  坤造:戊戌、戊午、己巳、丙寅。

  ⑴病状:脉浮,沉按无力,身热,不思饮食,消瘦,四肢无力。焦躁不安,肾、肺功能皆弱,大便躁结,小便赤黄。

  ⑵病因:脾胃躁结,缺少营养;脾生燥气,薰蒸三焦,气、血经络通道多积瘀;肾失滋润之功,脾见热邪侵体,免疫功能不足。肝阳上亢,乘热欺脾。

  ⑶易引发病:血液病、红斑狼疮、肾肺虚弱。

  ⑷治疗原则:生水湿木,强金生水。

  ⑸治法:滋阴补肾,利水渗湿,清热凉血,清毒化瘀。

  ⑹中医用药:天门冬、麦门冬、何首乌、远志、茯神、大生地、杭白芍、党参、女贞子、生龙骨、生牡蛎。

  ⑺饮食:宜苦、咸、辛味及寒性食物,忌甘味及热性食物。

  ⑻生活习性:忌剧烈活动,干食曝晒,饮食无节,思虑过甚。宜轻度活动,爽凉多饮,五味均食,平心静气。

  ⑼住宿位置:阴凉为宜,即宅基方位的北、西北地,风水场的延年宫。忌火地,五鬼宫。

  ⑽室舍布局:暗色、绿色,阴凉为宜。忌见火炎标志。

  ⑾生活方位:宜北、西北方,忌南方。

  二、胃病。

  中医称胃主阳明经。

  胃为水谷之海,容纳来自食道的食物,并且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和胃壁肌肉的机械性消化。胃具有分泌功能,胃分泌的激素,对消化、吸收及酸碱平衡度起重要作用。

  脾胃同命,多患同类疾病。脾主太阴湿土,得阳而运;胃属阳明躁土,得阴则安。胃过寒湿,消化功能减退,水谷粗而不化,随大便流出,胃积寒成郁,对周身灌输寒气。胃过热,胃内躁结,运化不利,热气薰蒸胃肠,积热成瘀,饮食不下,水谷难进。胃弱,酸碱度过盛,胃膜受伤,失去消化功能。胃的常见疾病有:胃溃疡、胃炎、胃寒、胃出血、胃穿孔、癌变等。

  根据四柱分析,胃病的规律及应采取的防治办法如下:

  1、四柱木盛无火,土弱逢克、泄,易患胃病。一般在木旺年患病。

  2、金重泄土,木盛克土,易患胃病。一般在金强或木盛年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