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官,十神中的偏官为甲木见庚金之类;阳见阳,阴见阴,乃谓之偏官


  偏官,十神中的偏官为甲木见庚金之类;阳见阳,阴见阴,乃谓之偏官

  偏官:《渊海子平》“论偏官”云:夫偏官者,盖甲木见庚金之类;阳见阳,阴见阴,乃谓之偏官,不成配偶,犹如经言“二女不能同居,二男不可并处”是也。……偏官即七杀,要制伏,盖偏官七杀即小人;小人无知,多凶暴,无忌惮、,乃能劳力以养君子,而服役护御君子者。……经曰:“人有偏官,如抱虎而眠,虽借其威,足以摄群畜;稍失关防,必为其噬脐,不可不虑也”。如遇三刑俱全、阳刃在日及时、又有六害;复遇魁里相冲,如是人之凶不可具述。

  《千里命稿》云“偏官”云:克我而与我同性者是也。例如:甲木日干,见庚金。金能克木,甲木为庚金所克。而曱为阳性,庚亦为阳性。阴阳同类,故庚即甲之七杀。按甲见庚见申,乙见辛见酉,丙见壬见亥,丁见癸见子,戌见甲见寅,己见乙见卯。庚见丙见巳,辛见壬见午,壬见戌见辰、戌,癸见己见丑、未皆为七杀。

  ②运使:即转运使,宋朝设置主要受命于中央督察地方财政。明清时期又设置盐运使。

  ③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④员外:员外郎,简称员外。在现在人的观念里,员外是大地主和富翁的代名词,而且多少有些为富不仁的贬义倾向,但在唐朝贞观时期以前,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就曾是由员外郎担任,全称是考功员外郎。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晋以后所称之员外郎指员外散骑侍郎(皇帝近侍官之一)。隋文帝开皇年间,于尚书省各司置员外郎1人,为各司之次官。

  唐宋沿置,与郎中通称郎官,皆为中央官吏中的要职。明清各部仍沿此制,以郎中、员外郎、主事为三级司官,得以递升。员外郎简称外郎或员外,通称副郎。清代除六部外,其他官署如理藩院、太仆寺、内务府均设员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