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命通会》之“六辛日壬辰时断”


三命通会》是一本众书大杂烩,各种断命方法都有,其所谓的“通会”,即是相当于一个命理各派学杂说之通纳摘录。即只要是命理家之言,基本无分真假与对错,统统录之为上。所以,在杨易德的眼里,它其实只是一本工具书而已(而不像某些人认为的它已经成为了神书)。

当然,这本工具书也是有其具稀缺性与价值存在的,因为它不仅仅是厚,而且还摘录了众(命)家之言,让我们看到了不少古人的思维思路与不同见解,具有借鉴的意义。这也正是它为何能够名列四柱八字名著之原因。

而《三命通会》之“六辛日壬辰时断”,则仅仅是《三命通会》的一个普通章节。但这里为什么又摘选它来评注呢?仅仅是随意抽取而为之。——实《三命通会》每一个章节和字句都无不透露着古人的一些断命技法与思路,以及他们的各种理论学说等。这段章节亦然。只需信手拈来,即使该书章节多并没有明说其理论来龙去脉,但若仔细研究之下,则哪怕其中一句话,亦还是可以找到不少的。(但是也不乏相互矛盾的的思维,仅仅依照这些古人的断命思路的话,得出结果可能会与现代人的理念更有一些冲突。见如下阐述)。

不如先随杨易德再共同欣赏一次《三命通会》之“六辛日壬辰时断”原文:

《三命通会》之“六辛日壬辰时断”诀云:

六辛日生时壬辰,伤官伤尽倍精神;

四柱火虚防克害,九流技艺卜医人。

什么意思呢?应联合它的解释一起看:

辛卯日财多身弱八字_辛卯是偏财吗_辛卯日生财库

辛日壬辰时,暗金沈水底。辛用丙为官,壬为伤官,辰水库,丙辛无气,壬水合局。若年月透丙,是伤官见官,刑祸百端,为人气高夸大,秀而不实。不通月气、无倚托者,为人反复成败,为医卜艺术。柱有木火身旺,行东南运、贵。

辛丑日壬辰时,春,财旺,妻贤子孝。夏,伤官见官,然亦多富。秋吉。冬,孤克,多贵。

辛卯日壬辰时,春、伤官生财。夏,行藏反复,或凶暴。午未亦奇。秋,申酉身旺辛卯日生财库,得火则吉。冬,亥子伤官伤尽,有木土为妙;贵重轻高,未免刑克。辰戌丑未主武贵。

辛巳日在壬辰时,春、显达;夏,平常;有名利,主暴虐。酉月、行东运辛卯日生财库,贵。戌未,四库全,最贵。纯未,杂气财印。丑未,冲开,主有权贵。

辛未日壬辰时、身孤。春生,财星格,吉。夏,劳碌。秋,贵。冬,伤官伤尽,为奇。

辛酉日壬辰时,春,富贵双全。夏好。秋身旺,贵。冬,白丁;子月,辛生地,学堂,主文学。年月火济,贵。甲戌月,三品。

辛亥日壬辰时,贵。春,财旺扶身。夏吉。秋身旺,好。冬,伤官伤尽,自立自成。卯未年月,贵。

六辛日干时壬辰,锁闭财官事未能;不通钥匙兼压伏,自古难发少年人。辛日壬辰时遇,伤官伤尽为奇。祖业父母早难为,雁行分飞无意。春夏财官生旺,东南方运施为。自谋自立作家资,不得亲人之力。

其实这段话,它所要阐述的核心是什么呢?虽仅寥寥几句,若深加剖析,其断命思路却还是可以“春光乍泄”的。这里杨易德将其“抽丝剥茧”出几个核心的出来:

一、凸显“何时应取伤官伤尽格”之断命思路

先说“口诀”的部分。其实这四句话反应的第一个道理:即是告诉我们即什么情况下该用伤官,而且应力求伤官伤尽来成格,并要谨慎杜防虚假无力之官来破格。——关于伤官伤尽格局的,历来于这个当然也有本来争论的。即依照各经典不同,有说四柱入伤官格局的,且必须要月令成格(真伤官),然后整个四柱八字不见一丁点儿官星(连藏气都不见)方为真伤官伤尽。而有的人却说未必尽要月令成格,即整个八字伤官旺而有力透出不见官星亦可皆作“伤尽”论。而有的,则只是侧重于伤官月令成格,官星于四柱是否有则全然不顾的,哪怕见到官星但衰微被克,亦可能作伤尽论;而若非被克,则有藏气不见明气,亦甚至作伤尽论。

所以我们很难依照口诀一下子知道某个命“精神不精神”。但这里再看看《三命通会》摘录的这些个片段,纵观上下,遗憾的是并没有见到“有藏伤官”来破格的日时之说,尽管它提了“不宜再见虚火”(四柱火虚防克害),但唯一论到见虚火的,也只是:“辛未日壬辰时、身孤。春生,财星格,吉。夏,劳碌。秋,贵。冬,伤官伤尽,为奇。”但可惜这句子中的“辛未日”的“未土”,其藏干仅有丁火,算是很虚弱的火了。而这个却并不是口诀中所谓的“虚火”,因为这个也并不会“妨害”其伤官伤尽之成格。——它对于辛金来说因只是七杀,而非正官之故。

可见口诀中“四柱火虚防克害”仅指的是“不能见官星来破伤官格”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它虽阐述了伤官伤尽的重要性,只能代表它明白何时“应取伤官伤尽”之基本思路。但是,它亦并没有举出正反的例子,恐是也对“伤官伤尽”要求不严格罢?即所云“伤尽”就会“精神”,那到底是害怕“哪种(明、暗、旺、弱各不同的)官”呢?即所云“伤尽”究竟要“多尽”方为贵呢?没有明确说明。

当然了,《三命通会》于辛日的所有解说,似乎也都深明了壬辰时的局限性,所以恐怕才说只好取伤官伤尽格,但那种说法却是对的。因为决定了六辛日壬辰时“应取伤官伤尽格局为最佳”的原因是:该时辰壬辰水已经旺透了,其水还坐下墓库盘根有力,伤官“壬水冲奔”已经很旺了,则官格自然不是再那么好取的,会引起反克而不成格。而既然取了伤官格了,自然是取伤官伤尽最为奇的格局了(因为伤尽伤尽是伤官格中的最高格局是也)。

二、任何一柱都能决定和影响整局的如何取格关键

这里还反映了“六辛日壬辰时断”所依照断格局另外一个核心的思路:即并不在乎单独的取月令如何,而是整局的交互情况。如即使月柱生就官格了,时辰高透了伤官的“辛卯日壬辰时”,亦是“春、伤官生财。夏,行藏反复,或凶暴”。这个就是因为整局会日支卯木遇到夏火,木火起来了,与壬水伤官不合所致,仅仅是时辰,已经决定了很难见到年月火能够大吉大利而没有一点驳杂的。其“财、官”与“比肩、伤官”之两气相逆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并不会好到哪里,故说“夏,行藏反复,或凶暴”。而至于“午未亦奇”,则杨易德乃实在无法理解,因为刚刚还说过夏季不好的辛卯日壬辰时,怎么又突然变成“奇”了呢?“何奇之有”呢?(午未正夏季呢,和刚才的“行藏反复,或凶暴”实是一个相互矛盾。但不以为怪了,其实三命通会诸如此类一个篇章包含互相矛盾的地方很多很多,——以后会逐步举出更多的例子加以说明)。

辛卯日生财库_辛卯是偏财吗_辛卯日财多身弱八字

不过,若从《三命通会》这些片段的断命思路,我们基本还可以看到其基本论命思维方向。它所透露的还有一个核心,即:任何一柱的旺盛气势都决定整局的取格限制,如辛干碰到壬辰时辰的,此已能决定整局气势是否会“锁闭财官”了,而辛见到壬则是伤官,乃是伤官有力,自月柱力求再见水转用伤官伤尽全局了,这是顺着时辰来的。但要避免“虚火”相妨害。

而这个口诀开头说的:“六辛日生时壬辰,伤官伤尽倍精神”,即明显是指取伤官伤尽为贵局;后面又来了句“四柱火虚防克害,九流技艺卜医人”。自然无非是由于时辰决定了整局的格局取向之故了。即一旦取伤官格,不要再见虚假的官星来妨害伤官伤尽罢了。

三、术数实无法拘泥于一格

即使是这样,但该日时还是可以有非伤官成格的。即如果是“怕虚火”,那旺火呢?也有可能贵有的。我们看到原句还有着这样一句话:“辛巳日在壬辰时,春、显达;夏,平常;有名利,主暴虐。”即这个巳火已经很旺了,如果生在夏天却更旺,但这是平常命,但却又有名利。(??这个看起来又是一个互相矛盾的地方,倘若如果直接拿这些来套用,并告诉现代人说:“你很平常,但是又名利双收”,这于现代人则肯定是怎么也不会理解的,而且还会说“你这不是互相矛盾么”?);但是,这里它变格了。无论如何,纵使“有名利”,也不是伤官格带来的。实际上它还是有格的。尽管时辰压住了整个格局取向,已很难再取火,但是如果气势足够旺,辛巳之支“巳火”与夏季的火结党,再与这壬辰党派相互战伐的话,很可能确实会先骤然发达而后再应其后面接着所说的:“主暴虐”。实际上,“暴虐”这也是因为五行气势不调和所致,即冲战引起的。但正如《五言独步》云:“有病方为贵,无伤不是奇”,实这个格局之败笔也正是成格的地方。也便是这个格局为何要看似互相矛盾的说在夏季就“有名利”又“平常”的原因了。

但是,尽管如此,这个还真是“不依伤官”来成格了。而口诀中又云云不要”虚火克害”之类的。则如果仅仅是巳的话,也是虚火了,如巳中丙更为辛之正官,整局更不成伤官伤尽了。可见遇到该日时纵然成格,还要分多种论断,无法拘泥于一格一理之中。

而六辛日中更还有两个论夏季的,见其所云,同样并非拘泥于开头诀云的四句“伤官伤尽之取格核要”:

1、如在论“辛酉日壬辰时”时,说其“夏好”。又说“年月火济,贵”、“甲戌月,三品”;此皆是见南方火为贵。但是为什么又不作伤官伤尽来取格了呢?明显就是因为术数无法拘泥一格。——尽管其断语思路一致围绕这个时辰决定了大格局走向,但也考虑到了这个特殊情况。比如这里的辛酉日,是“金太实”,本需要火来锻炼方成器皿,如果生于秋季那就更完蛋了,基本无法被锻炼了,因为秋金倘若当令,来点火都没有用,尽作“虚”论。时辰的壬辰定会灭绝掉其“虚火”,而所来之火不仅并无法锻炼顽金,只会反惹水来反克,徒增口诀中所云之“克害”烦恼了。

但是夏季却不怕了,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火结党,金自然也不弱;金水可以结党,则火借木气自旺,两派成既济,这恐怕也是后面所说的“甲戌月,三品”的原因。因为地支水火库则被冲开,成既济之势,而天干又金水木,则五行连生。可见它的格局就是这样来取的。是既有固定的断命思路存在,但又并不尽是“经验之谈”,也有不少只是“理法”的存在。在“理法”中,其同时也并非拘泥于一格,而乃多种技巧并用的。

2、“辛亥日壬辰时,贵。春,财旺扶身。夏吉。秋身旺,好。冬,伤官伤尽,自立自成。卯未年月,贵”。其实这里这样的一段话,则更是“离奇得很”了。因为很明显其仅仅因为日时,便把整个四柱差不多论为“必成贵局”了。而与前之变化,该六辛日仅以地支之辛得亥而已,则突然变得“春夏秋冬皆好”,并有多格可取。突然不再拘泥于什么“怕虚火”、“伤官伤尽”了;显然不仅仅是“不拘一格”,更是“格格不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