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学大成》一古代星命术的集成之作


  《星学大成》一古代星命术的集成之作

  《星学大成》30卷,明代万民英撰。民英字育吾,号育吾山人,大宁都司(治所在今河北保定)人,嘉靖庚戌(1550年)进士,历任河南道监察御史、福建布政司右参政等官。他虽为士大夫,却偏嗜星命之术,除编成这部《星学大成》夕卜,另有《三命通会》12卷。两部著述是迄于明代的星命学百科全书,采录齐备,巨细不漏,均被收入《四库全书》。《四库提要》评价:“是编取旧时星学家言,以次编排,间加注释论断。其于星家古法,纤拒不遗,可称大备其鸿集众说,多术家不传之本,实为五星之大全。”足见《星学大成》在星命学文献中的地位。据《星学大成》中万氏所撰原序,知万氏编成此书于嘉靖四十二年(1564年)。然而《明史•艺文志》及黄虞樱《千顷堂书目》皆称此书为陆位撰,这是一个错误。黄氏疏忽于前,《明志》沿袭于后,均因未能细查原书而致误。

  万氏的原序,探讨了星命术的学术源流:战国时期星象之学“其流为推步占候”,“而禄命之说,未之闻也”。到唐初吕才有一篇禄命辨,“言始及之,则又深疑而不敢信”。到五代宋元时期,“其说浸盛,谱绅学士往往信以为然。故苏子瞻有退之命在尾箕,余命亦在磨揭之语”。原序还谈到星命是否灵验的问题,万氏笃信的态度十分鲜明:“夫以天象之高,天道之幽远,一星辰变异,皆足以兆妖祥而基理乱,近则岁月,远至数十年外,无有不验。况人享天地五行之气以生,其初诞之时,群喀变于上而会逢其适,人事协于下而感与天通,亦理数自然之符也。”并作了理论上的阐发,“天之化也,运诸气而贞夫理,气有纯驳,而理则无二。命也者,合理与气言之也。”意思是,天的运行变化,是由一个最根本的理和无所不在的气共同合成而主宰的,而人的命运则受天之理气的支配。因此,他认为能通过探讨天理与气的基本原理及其具体外在表现(如星象、物候等)而推断人的命运,至于撰写前言——与命运交流的语言《星学大成》的动因,万氏写道:“余非知天命者,然星命之说亦留心

  考究,颇得要领旨趣。病世之专门者不达天人之故,妄言祸福以惑世人。乃取《三辰通载》、《五星总龟》、《望斗》、《殿驾》、《耶律》、《乔拗》、《虚实》等书,及家所藏不传之秘,删其繁复,订其讹谬,分别次第,考究注释,纂为全书。”表明他是要宣扬星命之学的正宗真传,以破江湖术土的谬说讹传。万氏所依据的多是秘藏之一书,均藉他汇总编次,加以重纂,方能流布至今。

  据初步统计,《星学大成》主要采自如下星命著作:《星耀图例》、《观星节要》、《宫度十二位论》、《诸家限例》、《琴堂虚实》、《耶律秘诀》、《山城望斗》(即《三辰通载》)、《总龟紫府珍藏星经杂著》;《碧'玉真经》(即《邓史乔拗》)、《光需渊微》、《星耀格局》。从以上书名看来,除《耶律秘诀》(即《星命总括》)之外,均系现已失传之书。因此,《星学大成》对于古代星命学来说,犹如《开元占经》之于古代星象学一样,均起了保存逸书的作用,文献价值颇高。

  《星学大成》荟萃众多星命秘典,卷峡庞大,内容浩繁,是古代星命学的综合体系。卷一至卷三,为星耀凡例,兼综条贯、浅明易懂,属星命学人门知识。其后27卷,分门别类编取旧时星命家言,详细系统地介绍了星命之学的全部内容,名目众多,兹不一一肿列。《星学大成》传世版本绝少,主要仰赖收入《四库全书》而流布至今。近年出版的《四库全书》影印本,是目前比较容易得到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