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交流的“活化石”的千童信子节


活在现代的我们有福了,要是生活在过去,有的人活一辈子也未必会碰上一回。被誉为中日友好交流的“活化石”的千童信子节,过去每逢甲子年才举办一次,也就是说每60年一个轮回。

今天的盐山因管道管件业发达也被称为“管道装备制造基地”。但你知道吗?盐山县还是一个千年古县,素有“凤凰城”,“千童故里”,“中国历史第一侨乡”等诸多美誉。

我们今天要说的千童信子节,就和“千童故里”,“中国历史第一侨乡”有关。

信子节的由来: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命秦方士徐福征召数千童男童女及百工、武士,由盐山集训后飘洋出海,成功东渡扶桑(今日本),首开中日文化交流之先河。

盐山城南25公里处,有一个千童镇,镇上有一座千童祠,千童祠内有东渡堂、泰山堂、友谊堂,记载着秦代方士徐福勇率童男童女、百工巧匠成功东渡及对日本列岛的影响。记录十分详实,皆有据可查。

发端于该镇的千童信子节是两千多年前徐福由千童东渡扶桑,止王不归这一历史事件的文化遗存,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也是一种极为独特的民间祭祀形式。祭祀的对象是出海未归的童男童女,表达了盼儿女归乡的殷切愿望水信子,也承载着血浓于水, 骨肉分离的哀伤之情。

信子节每逢甲子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徐福东渡日举行(其他年份的农历三月二十八只是一般祭奠)。每逢此时,盐山千童镇全镇清水泼街,黄土垫路,童男童女在信子架的阁斗上拜天祭地,一遍遍地冲东方呼唤,呼唤流落异域他乡的亡魂归来。来参观的群众人山人海,接踵摩肩,受到情绪的影响也跟着呼喊,悲悲戚戚,感天动地。

信子节的形式

千童信子节祭祀活动从农历三月二十八上午辰时开始,大约到午时结束。活动过程开始后,首先到开化寺千童碑、千童殿举行开祭仪式。寺内僧人鸣钟诵经后,身着仙童玉女服装的童男童女手持祭香和招魂幡,登上高杆顶端,然后由壮汉们抬着游祭。一直走完古镇四街,参加人员在主事者带领下沿街游祭。做完祭祀法事,信子还要沿街回到开化寺,由主事人率领着再拜千童碑、千童殿。

信子节所使用的信子造型先后有过筑高台(登高招魂)、绑木架、焊铁架三种形式,在传统的绑木架形式中,以木杆、铁棍绑制成木架,竖杆顶端用铁棍、木板搭起空中舞台,台上有童男童女表演各种艺术造型。支撑舞台的木杆下端固定在铁、木制作的架子上,36名粗壮大汉抬起架子,踏着锣鼓点稳步前进。架子前以三节棍和狮子舞表演开道,架子后紧跟着落子、高跷、旱船、竹马、花狸虎、秧歌等各种花会,边走边演,十分热闹。行进过程中,站在阁斗中的童男童女有的举香面天叩祭,有的摇幡呼唤“归来吧,回家来吧”等招魂的话,那肃穆之声、庄严之举带给人一种悲壮之感,让人为之动容。

信子节表演的特点

“高”“奇”“险”“惊”等是信子节表演的特点。“高”是指信子架的高度,一般要达到12米以上,有的达到17米,约有五层楼房高。“奇”是指造型奇特,不足两平方米的微型平台,少则三四人,多则七八人,表演形式多种多样。“饶安招募”“击浪东渡”“扶桑授艺”“望海盼归”四个造型各异的信子架,就矗立在千童镇千童祠前的广场上。“险”指让人看了觉得十分危险,如1997年信子节中的“击浪东渡”,在十六七米的高空,看过去,只见一人以一手指挂在船帆上,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在大海中搏浪东渡的惊险场面。“惊”则由于信子高度离奇、造型险,使人看了感到震惊。

信子节表演年份

为弘扬千童信子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遗产,盐山县人民政府和盐山县徐福千童会分别在1950年、1993年、1997年举办千童文化节,均表演了千童信子。 每次一举办都吸引了万人参观,场面十分壮观。据传1952年信子表演时,观众连井里的水都喝干了!一九九六年起决定每五年举行一次“千童文化节”水信子,举办一次信子节。

日本的氏子节

无独有偶,在日本佐贺县金立山一带,竟然有一个与千童信子节遥相呼应的传统节日——氏子节。据有人考证,“氏子”其实就是“信子”的音转。金立山附近的居民普遍认为自己是徐福所领童男童女的后裔,并且他们每50年举行一次徐福大祭。在金立山的山顶上,矗立着一座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金立神社,社内供奉的神就是徐福。距此不远的另一座庙宇中,供奉的女神阿辰,传说阿辰本是当地一位土著头人的女儿,因为爱恋徐福殉情而死,被尊为阿辰观音。

四月二十七日大祭时,氏子们将徐福神像从金立山的上宫抬到下宫。28日晨,氏子们先到阿辰观音殿前举行仪式,以示徐福与阿辰相会,然后童男们抬着徐福的神舆在前,童女们抬着里面坐着一名少女扮演的阿辰观音的神舆在后,向当年徐福登陆地行进。在登陆地的海边,氏子们遥望大海对岸,举行祭奠仪式。

日本佐贺的氏子节和中国千童信子节,几乎以同样的方式,在同样的时间,一个登高盼归,一个临海思乡,这应该不仅仅是历史的一种巧合吧。另外传说,韩国的济州岛一带也存在类似的祭祀活动。两个国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事件的纪念形成了和鸣,成为对东渡事件的有力佐证。为把千童信子发扬光大,盐山县人民政府于1992年成立了盐山徐福千童会,并修建了千童祠。如今,千童祠已成为日本友人寻根问祖、祭典参拜的圣地。

作为最早中日文化交流使者的徐福,早已成为日本人民心目中的神。徐福给日本带来农耕稻作、钢铁冶炼、造船建筑、医药纺织等技术,还有古籍,日本才开始有了从汉字脱胎的片假名文字。徐福的故事在日本广泛流传,徐福堂、徐福庙、徐福墓等遗迹,在日本就有56处之多。在日本,据说凡羽田、羽太、八田、波多、幡多等姓,均是秦或徐的变音,追寻上去,都是千童镇人。

千童信子节的意义和影响

盐山县千童信子节是古今民众怀念徐福及千童东渡盛举的民俗遗存,是盐山当地民间信仰的重要体现,具有较高的民俗学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对丰富与活跃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传承民俗文化,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进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目前,千童文化在国内外已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对千童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千童信子节”已被批准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保护遗产,“千童祠”被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点。2010年,盐山县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借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载体,深入挖掘“千童文化”的内涵,把千童文化做成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