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水 通晓玄学五术是传统意义上的“认穴”之法


自古奇才出少年

自古以来,通晓玄学五术的往往都是少负奇才的异士。比如:东汉钻研易学的京房,三十出头就上书朝廷论说灾异。三国时料事如神的管辂,少年时就已通晓玄理,三十多岁已经为许多朝中大臣预测事情。晋朝好古多闻的郭璞,年轻时就拜师学卜筮之术,三十几岁已经为权倾朝野的王导、王敦征辟所用。北魏精通阴阳术数的崔浩,二十多岁就开始给明元帝讲授经书。唐代的李淳风,二十五岁就上书李世民修改历法。宋朝九岁就中秀才的赖布衣,后来年纪轻轻辞官不做跋山涉水看风水……

读过古书的人都知道,尹先生所著“论穴”之法,是传统意义上的“认穴”之法。为风水学之基础水平,“认穴”亦不可不知。

一勺子曰:来龙如树干,行度似枝叶,其结穴,则花木之果实也。故善取水果者,不问其树干之拂云干霄与否?枝叶之敷荣繁茂与否?但见有果实,而正值成熟时候则采之矣。龙有龙运,水有水运,砂有砂运,穴有穴运,运到时,即成熟时候也。倘不识木果为何物,时从树干枝叶妄作拟议吾恐硕大且蕃,有目未视,而剖干伤校,以求硕果。为人扦穴,多陷败绝,哀哉!(树有结果之树,有不结果之树,要先经“龙法”区别。尹先生此处谈到龙、水、砂穴,各有其运。)

开花结果虽不离乎树干枝叶,世固有树大干耸而绝,不结子者;亦有枝稀叶疏而偏多结实者。故上卷论龙,总从落带处,详其情状。并非舍枝干相水,以求果实。正欲规果实,以溯干叶耳。(“穴”在结蒂处,无蒂则无穴,实与干枝无关。蒂者,脉气所至之处也。)

得脉乘气,以上九条之要,皆在结蒂处讨消息耳。结蒂处之消息既固,则花果之或结树梢,或吐干旁,或垂叶底,或生枝间,无非真结。而此卷之」正穴、怪穴,与葬法、作法,则竞将花样绣出矣。语虽简略,其金针暗度之意,愿普天下孝子慈孙自领取焉。

一、正穴(窝、钳、乳、突)

1、窝穴:穴星开口。凡四格:深窝、浅窝、阔窝、狭窝,皆以左右两掬均匀为正格,左右不同为变格。其体有二:张口窝,左右不交会,藏口窝,左右交会。

四格之形,各有俯仰不同:身俯,则须窝中微有乳,穴就乳脉。面仰,则须窝中微有突,穴就突顶。凡开口穴,其灵光合聚于中,有太极晕;余气分行于外,有毡唇;雌雄相顾,有阴阳;血脉交通,有气脉。惟要弦棱伶俐,两掬弯抱。不然则落槽、偏陷、懒坦、空亡、无脉、无气、无灵光,谓之虚窝、假窝,最值详辨。

2、钳穴:穴星开脚。有五正格:直钳、曲钳、长钳、短钳、双钳。有三变格:仙宫,边直边曲;单提,边长边短;叠指,边单边双。八格各有二体。

一是钳中微乳,乃乳穴变来者;要两边界水明白,顶头圆正,最忌乳头粗硬,界水淋头,脚下漏槽,左右折陷,元辰直长。

一是钳中有微窝,乃窝穴变来者;要弦棱明白,忌落槽贯顶。

凡开脚之穴,灵光向内而潜藏,余气贴身而护卫,顶上端圆,钳中气聚。弓脚必须逆水,单股最宜弯钩,否则案不横栏,水必倾泻,谓之假钳,最宜详审。

钳尚有大钳、小钳之分。曾观一结穴之山,开面如一大钳,左右二钳为穴之自青龙自白虎,非钳穴乎?

3、乳穴:穴星两臂中间垂者。有四正格:长乳、短乳、大乳、小乳。有二变格:双垂乳、三垂乳。六格各有二体:一是左右两臂弓抱,纽会;是左右两臂弓抱。盖乳穴最忌铁露曲折,故必有两臂卫区,方为真六格,之形不一,各有俯仰不同:身俯,则须脱煞就粘;面仰,又宜凑球接脉。身俯,阴也;面仰相水,阳也。脱煞、接脉,在此分别,凡穴皆然。

凡垂乳之穴,生气凝聚而下垂,灵光发露而外见,最喜二者俱到,一乳正中,圈中舒阳。乳上光圆,正中光圆者,是垂乳;突露斜曲者,是山脚。大忌“顽饱雍肿峻急粗硬”八字,当一字一读。凡穴皆忌两臂无情,不吉。空缺风射,谓之凶乳,务须详辨。

4、突穴:星晕平软,中起者;如鸡心、鱼泡、鹅卵、龙珠,旋螺、覆釜、覆杓之类。有二正格:大突、小突。二变格:双突、三突。

高山,必须左右环抱,忌孤露受风。在平洋,要界水明白,来脉分晓,左右或田勘高起,或洲渚隐照,穴中风藏,穴前聚水。曾见起突不藏风,而贫者多多,古人“平洋不怕风”,特欺人语耳,不如无书。地理书盖不可尽信也,具此见识,不为古所愚,方许读地理书。(诚然也!)

大要突面光圆,形体颖异,高山亦要得水:穴前有掌心窝,即水。古云:高山不用水,指外潮言。若高山无掌心,则禄不聚,主清贵。平洋更要藏风,左右得田阜拥护,或小堆照住,更吉利。亦有突泡为:行龙引脉、水口罗星、关峡堆阜、龙神仓库、山脚余气、水中印墩,以及形如“圆、方、直、曲、横”者,务须详辨;或前后左右砂见,面前水聚,亦可扦穴。此句点穴大开窍。认穴,不过“窝钳乳突”,再加“藏风聚气”四字。

二、怪穴

1、边窝穴:窝之弦棱欠缺一边者,窝中最宜浅狭平坦,藏聚有情,四方夹拱。欠边更要紧夹。此穴多出高山,为仰高之体。

2、井窝穴:一星而有数窝也,有两窝可下两穴,三窝可下三穴。要窝中圆静,弦棱明白。

3、分钳穴:开口结穴,而两钳分向左右。要钳中藏聚,穴中不见两边分飞之势,下有毡唇,平坦,外护,包里,生气融结。若见左右分飞之势又无包抱,死气致凶。穴下溶槽,界水淋头,便非真结。

4、合钳穴:乃龙脉已尽,星辰已止,而总会处峻硬无穴,钳中又无微乳微窝,气融在下,两钳收处,中间合聚成穴,微有突泡,如钳之钳物,俗称“玉筋夹馒头”形恰肖。最要毡唇圆整,夹耳有砂,曜气证应,人中水出,清气从两钳而合,钳中低处有水,如人鼻孔下之“人中”样。若钳中大深,钳口不收,毡唇不明,夹耳无砂,有一于此,则非真结。此穴要有夹耳砂,先辈多不论及,盖穴在钳嘴,无夹耳砂则寒。

5、闪乳穴:乳从偏落,闪在一旁。龙势到此起顶,而中间粗硬、斜出无穴可下,正气闪在一边,乃以中脑为护卫。此穴最为难认,极宜乳头光彩,两掬有情,不粗不峻,方为合格。

6、侧乳穴:乳从侧落,偏于一旁,而不正之谓。盖闪乳犹在正顶下,乃脱顶受局矣。最要穴前一掬有情,外山凑集交固。凡侧窝、侧钳穴,类此。

7、鸽突穴:突泡微起,不明之谓。穴星平面阔大,微有突泡,微有界水翻看则无,细看方知其为太极晕也。

8、并突穴:两突相连,法当扦两突交界之间。以其两突合气,融聚在中,此次至难认会,惟以“两虎争肉形”想像。骑龙脊上有突泡,过峡腰上有膝,前面须得堂局,背后须得好山,庶几得之。

9、有窝不葬窝穴:似窝非窝,无脉无气,堂局不整,砂水不照,其气落在腕腋,微微起泡,似老蚌之吐珠然。必要堂局砂水,证应有情,方为真的。

10、有钳不葬钳穴:钳中低陷,不结。必就脉、弃钳,而点盖穴。然要弦上钳棱明白。此缓来急受,攀高取穴。

11、有乳不葬乳穴:乳上直硬,阴盛而不舒阳,或不中不正,逃窜他顾。从顾处点穴,亦以后乐、前唇、左夹、右照、聚气、藏风为确。凡怪穴,多以四应取用,方属有据。

12、有突不葬穴:突上顽饱、粗硬、不开口、不舒阳,无穴可立。看定龙神,就其开面堂局,砂水有情,伸颈如“元龟伸颈”,月角如“明星伴月”状用之。

13、提月穴:取水中圆泡,龙势入水,左右皆到,以证佑取用。穴在水中,要人立穴中力足,以脉水无飘荡之罐,方好。

14、顽石穴:郭子曰“气因上行,而石山不可葬也”。今乃山尽顽石,开用之,以案正、堂圆局紧、砂明、水聚,脉到气止,用人工打开顽石用之,怪甚。

15、水中穴:止于水,不得不葬于水;犹止于石,不得不葬于石。山下有干源、深窟,天雨即注,中无泉窍,用土大封茔堆,水从两边流走。平地有池湖、水窝,池湖须有石迹,水窝要看气脉,用砖木石块砌成,是名“法葬”。俱以山峙水凝,龙止气暖,精光吐露为准。

16、斩关穴:求龙腰截气,以出脉处,即成穴场。有堂局,前去之砂回头作朝,左右龙虎身上生峰,顶头星光照住一穴,护卫俱出。本身发福快速且悠久。

17、走珠穴:小墩阜,三、五、七个者是。一个者,非。以口面、堂气、包砂、穿脉立穴,甚勿离脉,离则无气,不发。

18、骑龙穴:山脊之上,四山相护,水聚堂心,势成中聚。随星辰立穴,或后坐,向前顺骑;或前坐,向后倒骑;或坐左向右,或坐右向左,左右骑。最宜四山端拱,堂局环聚。假则堂不聚气,如果面前八字水分流,最忌斜飞逃窜,更凶。砂不垂头,(亦凶),垂头砂得一二峰亦是(真穴)。

19、仰高穴:在山顶,平面星辰,四国无缺,朝对有情,水不走泄,势成上聚。有一等堂内窝聚,天雨即注,天晴则涸,名为“仰天禄”。又等堂中有水,四时不温,名“仰天湖”。俱要近穴,不接不离之间。新坟遇此,仕宦进爵,平民获福。

20、没泥穴:在田中心,田要高低大小相间,分脊界水明白,外隍周密,多名:没泥蛇、田畔鳅、藏沙龟等形。

21、激石穴:山尽顽石,穴内有土,此穴最好。然,要得顶头润泽,无延岩粗恶之象。

22、石占穴:穴在岩石下,龙势既到,砂水拱照,穴场有巨石镇塞,法当剖破此石,则穴成矣,此种穴情大奇。又有树占穴,亦然,或遇大风大雨出,或古株朽烂,樵子掘锄。盖地运将见,以待有德。

不论正穴怪穴,有脉则真,无脉则假—一龙真,穴自真;无龙,则无穴。

三、葬法

1、穴上宜乘金,而不可斗煞

穴上有球,宜就球以乘气。然有脉来强硬雄直,穴用饶减放送,乃无冲脑散之弊。脉来柔缓平和,立穴宜用吞缩接迎,而又不可过于吞,过吞则破球,亦犯气冲脑散之弊。乘金斗煞,文凡三折,必尽此三义,方能乘全方不斗煞。下皆仿此。

2、穴下宜相水,而不可犯冷

穴下唇厚;宜开唇以就禄。然有脉势平缓,宜吞入以取脉。不知入则气脱,气脱则犯冷矣。脉势急直,宜吐出以取穴,而又不可过于吐,过吐则破檐,破檐,则脱气,气脱亦犯冷矣。穴中宜接脉,而不可离脉。

欲无离脉之弊,上乘顶盖,下看合襟,左右辨牛角蝉翼砂,虾须蟹眼水,正中作穴,而弊可免矣。

3、穴前后左右,宜有好峰证应,而不可低缺

左边护穴有情,穴居左;右边护穴有情,穴居右。形势一到,便紧紧挨多若稍放松,便要脱气,便不发福;即发,亦甚迟缓。

上三段,乃地中大窍,知得窍,头头是道。

以下为“开井”之法:

4、脉象开井分四样:盖、粘、倚、撞。脉柔缓,则用盖法,从顶上扦之;脉峻急,则用粘法,在脉将尽未尽处扦之,却不可脱气脉;若脉直硬,图恢法,倚左倚右,不可斗煞;脉若横过,则用撞法,刚硬半撞,柔和全撞,横龙须贴和是也。

5、息象开井分四类:斩、截、吊、坠。息形若短,用斩,在尽将未尽处斩之;息长,用截,截去前段,为余气;息高,用吊,四畔逼至,则扦其顶、若吊起然,所谓“昂头居龙首”是也:息低,四畔平和,则扦其足,若坠下然,所谓“露珠一滴垂草尾”是也。

6、窟象开井分四诀:正、求、架、折。窟狭,用正;窟阔,用求;窟深,用架;窟浅,用折。

7、突象开穴分四法:挨、并、斜、插。突单,用挨;突双,用并;突中正,用斜;突偏,用插。

脉曰“微陷”,息曰“微起”;以“微陷”注脉(到穴)是为脉象,以微起”注息(到穴)是为息象,二者之辨。窟象为“窝”形穴,突象为“突”形穴。

四、作法(为葬坟具体之作堆等法)

穴内用“盖、粘、倚、撞、斩、截、吊、坠、正、求、架、折、挨、并、斜、插”,以及“吞、吐、浮、沉、放、送、接、迎、缀、就、量、抛”诸法,以取气接脉。葬法虽多,不外“取气接脉”四字。

作顶,休破顶,法当修顶,而不可打破;金泡作唇,勿伤唇,法当整唇,面勿伤唇;牛角、蝉翼宜裁成,不宜伤残。

作堆之法有三:大堆、小堆、薄堆。穴场宽平,阳多阴少,窟深低洼,宜用大堆;穴情紧小,阳少阴多,如蟹眼坐、燕窝坐,宜用小堆;阴气凝重,阳气不舒,则薄封(堆)以开阳;或穴低略,护略高,则薄堆以深藏。

堆法有五:金、木、水、火、土堆;如土星结作,堆水堆则凶,金、水二堆则吉。

尚有增龙补虎之法:全无者,宜补;本有而低者,宜培。

虑(堂水)倾斜,高筑案山,则气收、水收;忧(穴前)险峻,宽砌拜堂,则补唇、补局。二法极好,亦易学,且应验不爽。

神迎则煞避,化煞亦可为神;官变则鬼见,变鬼亦能作官。此作法总诀,亦捷诀。要相穴:阴阳认穴,星体看穴,龙虎辨穴,用神勿伤残,勿闭塞,以得作用之神机耳。

细读此篇,知讲穴必讲“龙势”,果能认穴如斯,地理何难?

杨公取穴法

高山取穴如仰素,平地复坦要起角;

大地犹如闺中女,必将余气作罗城;

大地界水看得现,小地虾须土角明;

大地看其五星磊,小地须看分合明;

金星水泡顶取穴,木星葬枝莫当头;

水星取穴如半月,火星多茬焰中取;

土星就在腹中藏,五星取穴要认真;

砂要弯环莫破缺,水要弯环来朝穴;

水去屈曲须关闭,逆水亦要屈曲来;

虽然逆来直水去,定断其家不发财;

翻身逆气涨朝水,不问下砂美不美;

顺水下砂重重锁,横过如弓须弯回;

横龙要有鬼脑应,四边亦要山弯围;

直龙若有三合落,葬后儿孙代代贵;

龙来原来山相随,结穴自有砂相迎;

顺水下砂要关锁,翻身逆气后有鬼。

要明穴位真假,须知此秘诀:

阳落有窝,阴落有脊。

入首星辰,从顶而立。

阳来阴受,阴来阳作。

上有三分,下有三合。

个字三丫,要知端的。

大小八字,贴身蝉翼。

股明股暗,有缓有急。

上耸明肩,下开暗翼。

球檐虬髯,人中难识。

纯阴纯阳,天乙太乙。

界水虾须,微茫交揖。

左右金鱼,罗纹土缩。

葬法要明,浅深有则。

脉不离棺,棺不离脉。

合脚临头,淋头割脚。

有合不淋,有淋不合。

就湿眠干,眠干就湿。

牝牡交承,雌雄相食。

放送玄微,迎接莫失。

后倚前亲,正求架折。

倒杖放棺,在师口诀。

拂耳拂顶,须分顺逆。

枕对之功,难如接木。

急则用饶,饶则用急。

高要藏风,低不脱脉。

弃死挨生,要知来历。

不离分寸,乘其嘘吸。

点穴安坟,如医针灸。

明师登山,一一能解。

得师真传,了然在目。

风水自成,不坏骨殖。

木根不生,蛇蚁不入。

以上真诀,口传心受,

不授他人,惟传子息。

有义君子,登山指画,

无义小人,千金勿泄。

秘诀如能参透领悟

点穴就能手到拈来

读书者,贵意领而神会;求地者,贵目巧而心灵。地理之学必须见、闻两到;悉书义而不登山水则眼界不明,登山水而不悉书义则心无张本;书义融化,山水会通,龙之变态,过目洞然。

审其宗主则知其传授,验其往作则知其目力,访其素行则知其心术,察其议论则知其学问。苟传授真,目力巧,心术正,学问通,洞识山川之情,不循时俗之论,超乎常格,认人之所不能认者,始可言师矣。

风水本大事,人子须珍重

听天命, 更应尽人事

穴本天成,福由心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