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三更 古人计时的方法与现在是有所不同的,你知道吗?


古人计时的方法与现在是有所不同的。

其时,将一天24小时划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计2小时,并以12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命名。

具体来说: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 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那么,夜里的五个更次又是怎么讲呢?

古时“更”是专指夜里的时间段,一整夜包括五个更次,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

简单了解一下五更计时的含义,接下来咱们切题划重点,聊聊每个更次所对应的有趣话题。

“一更人”,是指19点至21点这个时间段,人们的各种活动相对比较繁琐。

古人的作息时间,讲究的是顺应天道自然,往往是以日出而作起始,以日落而息结束。

夕阳的映衬下,倦鸟归林,辛苦劳作一天的农人子时三更,也是荷锄而归。

子时三更_庚子时和子时的差别_正月初九子时马

不多时,村落里家家户户的上空,便飘起了袅袅的炊烟。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享受着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接着,又是一番洗洗涮涮,喂猪喂鸡,还要做一些杂七杂八的杂活。

等这一切都收拾停当后,一更天也就快过去了,人也有了困意,便要上床安歇了。

由此,便有了“一更人”的说法儿。

“二更锣”,对应现在时间为21点至23点。

这个时候,人们大都已经上床休息,夜色逐渐的深沉了,极少再有人外出活动了。

此时,街面上会响起更夫的敲锣声,并伴随着“天干物躁,小心火烛”的吆喝声,提醒大家注意防范火灾的发生。

由此,便有了“二更锣”的说法儿。

“三更鬼”,是现在时间23点至凌晨1点的时间段。

古时候,人们迷信思想严重、对什么阴阳两界、神鬼之说笃信不疑。

认为“三更半夜”是阴气最重的阶段,一些传说中的孤魂野鬼会出来游荡,漆黑的夜幕里充满着诡异的色彩。

比如我们在蒲松龄所写的灵怪小说《聊斋志异》中,常常会看到深更半夜时,鬼怪精灵的出现。由此,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有了“三更鬼”的联想。

由此,便有了“三更鬼”的说法儿。

“四更天”就更有意思了,对应的时间为凌晨l点至3点。

此时,最黑暗的夜色即将过去,阳气开始生发,阴气渐渐消退,三更半夜活动的小鬼们,得赶在此消彼长的节骨眼上,急急地回到阴间的地府子时三更,不然会回不去的。

然而,小鬼们去了,夜幕中并不消停,偷盗行窃的飞贼悄没声地上场了。

因为这时候,人们睡得最深沉,警醒意识最薄弱,盗窃最容易得逞,漆黑的夜幕中反而变得更不太平了。

其实,咱们都知道,世上根本没有什么阴曹地府,“三更鬼”是子虚乌有的人吓人,而这四更天出没的那些窃贼,却是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威胁。

庚子时和子时的差别_子时三更_正月初九子时马

由此,这才有了“四更贼”的说法儿。

《水浒传》中的鼓上蚤时迁,就是一名善于飞檐走壁的“梁上君子”,但凡他的故事场景描写,基本上都是趁着月黑风高夜,神不知鬼不觉,来无踪去无影的。

最后,再说说“五更”有啥说法?

此时,对应的时间为凌晨3点至5点,也是黑夜与白昼交替之际。

“夜眠人静后 ,早起鸡啼先”。雄鸡报晓,一声长啼划破了夜幕,东方渐渐地泛起了旭日的朝晖,故此得名“五更鸡”。

“一日之计在于晨”。勤快的农人们叫见鸡叫,便会从睡梦中醒来,披衣下地干活了。

不仅普通的百姓五更即起,就连九五之尊的皇帝也是五更时主持早朝,这就苦了那些上朝的臣子们,四更天就得在午门外侯时了。

于是,古人这才有了“朝臣待漏五更寒”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