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定祥先生旧藏“吉字一两”银币原版照片


大清银币戊申吉字库平一两_大清银币戊申吉字库平一两价格_大清银币戊申

当年中国泉币学社成员

吉字一两

马老生前最珍爱的钱币,是晚清光绪戊申年吉林省造的银元,该币正中有一个“吉”字大清银币戊申,非常特殊,是存世孤品。1946年得之于南京大币商张伟英,马老得此珍币,喜欢的不得了,从此将自己的书斋定名为“吉斋”。

▲马定祥先生旧藏“戊申吉字一两”银币原版照片

这枚“吉字一两”银币在马老的手里收藏了整整20年。他将这枚钱币与其他最珍贵的钱币一起,都存放在上海国际饭店的地下保险库的保险柜里,20年间一直平安无事。

每过一段时间,他还要去看看,好像是去探望自己宝贝儿子似的,解放以后也是如此。

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的时候,马老迫于无奈,把“吉字一两”银币带回家,藏在四楼晒台的屋瓦下面,此事只有马老夫妻两个人知道。

结果过了一段时间不翼而飞,马老及家人将整个房顶来了个底朝天,边边角角地都搜查了一遍,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吉字一两”的踪迹始终是个谜,是马老的终身遗憾,他一生惦记着这枚银币,直到他临去世之前,还在念叨,像在念叨一个远方未归的儿子。

他关照家人:如果有一天“吉字一两”能回来,一定要捐献给国家。

旧事

当年中国泉币学社成员中的杨成麒,也是该学社中的三个古钱商之一,人称小杨,称马定祥小马。

杨是回族人,眼珠有点发绿,资历比马定祥要老,人极聪明,尤其看古钱的红绿铜锈,很有办法,即通过古钱上的红绿铜锈来鉴别古钱真伪,马定祥称赞他“三尺之外,能判定真假”。

而马定祥辨别古钱真伪的方法与他不同,他稍有色盲,所以主要从钱文的文字精神、制作工艺等方面来综合鉴定。杨成麒跟马定祥关系不错,曾一起北上收过钱币。

但是杨成麒除了精鉴赏、与收藏家们有广泛的联系外,还有一个他人所不及的“本事”——弄假成真。

他曾经把—枚民国年间的“民国四年壹串文正”代用币,七捣鼓八捣鼓大清银币戊申,“变”成了一枚太平天国年间的“天国四年壹串文正”。这样一来,这枚钱就成了“革命文物”身价不菲了。

大清银币戊申吉字库平一两价格_大清银币戊申_大清银币戊申吉字库平一两

▲清“公平交易”背“壹串文正”方孔代用钱

仅作示意,非文中所指钱币

其中的窍门,是利用了在原钱上“民”字的夷平处进行加工,改刻成了“天”字,一下子就把此钱的年代提前了六十年,成了“天国四年”的真品,并把它作为一项鉴别太平天国文物的重要根据。他还把它当作稀有钱币,卖给了一位素享盛名的鉴赏家,把郑家相先生也唬住了。

郑后来撰写的文章中,就将这类民国初期的代用币,统统列为太平天国时期的地方代用币了,可见其影响之坏,这就令马定祥很有看法。当然,纸是包不住火的,这对杨的名誉自然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大清银币戊申吉字库平一两_大清银币戊申_大清银币戊申吉字库平一两价格

1945年7月,祥和泉币社开张之后,杨成麒也常来坐坐,有时还拿点稀奇的“货”让马定祥开开眼界。

大清银币戊申吉字库平一两_大清银币戊申吉字库平一两价格_大清银币戊申

有一次,他拿来一张拓片,神秘兮兮地给马定祥欣赏。马定祥一看,是好东西,是枚从来没有见过的吉林省造的“戊申库平一两”大清银币。

因为这不仅是枚孤品,而且币中镌有一个“吉”字,与自己名字中的“祥”字正好“配对”,成为“吉祥”二字,于是就看得特别出神,兴奋异常。

大清银币戊申_大清银币戊申吉字库平一两价格_大清银币戊申吉字库平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