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效新书》里的戚家刀,你知道吗?


辛酉刀法pdf下载_单刀法选和辛酉刀法_辛酉刀法详解韦双翎

苗刀,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先进兵器之一,一直以来为皇家御林军(千牛卫,羽林卫)所持,别名:细刀,长刀,千牛刀。足以看出其传承关系。苗刀是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闻名中外的武术刀技,因其刀身修长形似禾苗,在民国时期定名为苗刀。

辛酉刀法详解韦双翎_单刀法选和辛酉刀法_辛酉刀法pdf下载

▲苗刀

中国古代军阵实用之刀法剑法,到明朝基本已经失传。像何良臣、茅元仪、宋懋澄、戚继光这些名臣良将,在这个认识上出奇地一致。戚继光因此在《纪效新书》第一版中干脆不录任何刀剑法,一直到第二版时,才将得自日本的刀法改良后收录进去,定名为《辛酉刀法》。同时又仿倭刀形制造军刀,这便是现今存世不少的戚家刀。

下面这口就是大名鼎鼎的戚家刀了。这口戚家保存完好。

辛酉刀法详解韦双翎_辛酉刀法pdf下载_单刀法选和辛酉刀法

辛酉刀法详解韦双翎_辛酉刀法pdf下载_单刀法选和辛酉刀法

▲戚家军刀

而明代还有本《单刀法选》,被我国那些苗刀粉的“爱国志士”奉为圭臬。此书为明代武者宗师程宗猷所著,内云:“器名单刀,以双手执一刀也,其技擅自倭奴…余访其法…不吝授余,颇尽壶奥。”习此刀法所用五尺刀,就是仿的日本野太刀,此刀技来源与戚继光的不同,这是来自日本野太刀的刀技单刀法选和辛酉刀法,程云:“今以倭刀为式,刀三尺八寸单刀法选和辛酉刀法,靶一尺二寸,则长五尺。”

辛酉刀法详解韦双翎_辛酉刀法pdf下载_单刀法选和辛酉刀法

《单刀法选》节选:左提撩刀势:此亦开右边门户,彼枪札入,则将刀自下斜撩而上,进左步复成右提撩,听便砍杀。此二势乃倭奴之绝技也。

野太刀也叫大太刀,尺寸十分巨大,但在日本历史上也使用者较少。原因有两,一是制造十分不易,一是战国一国进入江户时代,这么巨大的军阵用器用途几乎没有了。这口就是大太刀了——山金造波文蛭卷大太刀,刃长:七尺一寸二分(约215.8cm),刀全长:一丈一尺三寸二分(约340cm)。

辛酉刀法pdf下载_辛酉刀法详解韦双翎_单刀法选和辛酉刀法

到清初,武者宗师吴殳作《单刀图说》,因其认为“唐有陌刀…其法不传。今倭国单刀,中华间有得其法者,而终不及倭人之精。”于是结合剑法改良出十八势单刀法。吴殳之师石电,是和刘云峰一起习的倭刀法,刘云峰又将倭刀法传给了程宗猷,因此程宗猷的《单刀法选》和吴殳《单刀图说》其实同出一源。

单刀法选和辛酉刀法_辛酉刀法pdf下载_辛酉刀法详解韦双翎

到了民国,近代刀法宗师马凤图改双手刀为破锋八式,传入29军军中,是为大刀队之刀法起源(此与苗刀问题无关,纯属向大师致敬)。其子马明达先生,原在兰州大学,现为暨大历史系教授,也是武术宗师,其在文稿中道:“先父…认为…称苗刀…应该就在曹锟设置苗刀营时期。当时很可能是出自对日本刀的忌讳…如沿用程宗猷、吴殳的单刀,又容易与一般的单刀混淆,于是便改了名字。然而不能不说这一字之改很不高明,十之八九出自某位前人。”

辛酉刀法pdf下载_单刀法选和辛酉刀法_辛酉刀法详解韦双翎

马明达先生著作中认为,此名之改很可能出自当时对日本的忌讳,如沿用程、吴二人的“单刀”名又易与一般的传统单刀混淆,于是便改为此名,但他认为这很不合适——“武人往往不学,晚近以来传统武术术语多有被妄改者,如改“闪赚腾挪”为“闪展(或作‘战’)腾挪”之类,例不胜举,“苗刀”之改当属此类。

辛酉刀法详解韦双翎_辛酉刀法pdf下载_单刀法选和辛酉刀法

马明达先生又道,中央国术馆成立之初,马英图、郭长生两大师将原来传授的不同的双手刀法进行调整,参照古谱修定了一个套子,为便于流行,于是继续使用“苗刀”名,改称为“二趟苗刀”。主要刀势与程宗猷《单刀法选》大部相同——这个记载,此足以说明晚清河北省内两支双手刀法的源头,都应出自程氏,或是直接源自“浙人刘云峰”,而刀法则就是倭刀法。

马先生身为苗刀发起及刀法修订的亲历者及当事人,对民国苗刀之起,及后来流传之刀法叙述,基本可彻底定论。再加上目前相当数量文献中记载的有关戚继光、程宗猷、吴殳、石电、刘云峰等几人所获所传刀法的资料交叉印证,这足够形成铁案,无需再作他想了。

辛酉刀法详解韦双翎_单刀法选和辛酉刀法_辛酉刀法pdf下载

所以,苗刀之名,起自民国。目前国内流传的大多是中央国术馆时期修订出的二趟苗刀法。苗刀的形制和刀法,传自明清时期程宗猷、吴殳,源于日本,是改动过的日本野太刀法。

戚家刀则是源自普通日本刀,无论是形制还是技法,和苗刀均是在日本刀形与刀法上完善修改创制而成的。

辛酉刀法pdf下载_辛酉刀法详解韦双翎_单刀法选和辛酉刀法

注: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