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帝欲迁都,占其真否?


甲午战争的起因_甲午战争起因是什么_甲午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

清人张金和的《春龙集奇灵卦验》中有一则关于甲午战争的六爻占例,占卦时间是乙未年己卯月丁丑日,1895年3月31日,三月初六。

占卦的起因是:谣言帝欲迁都,占其真否?遇鼎卦。

张金和是清末江西庐陵生员(秀才),主业教书,副业讼师。目前所见其留存的133则卦例中,有学馆24则,词讼20则,天时15则,求财15则,病体12则,行人10则,求名9则甲午战争的起因,婚姻4则,医药4则,进人口1则,坟墓1则,产育1则,病症1则,失脱1则,杂类15则,有些卦例的占断非常精彩。

但是张金和偏处乡村,信息来源有限,也有些占例的分析与真实的历史相差较远。

此则“谣言帝欲迁都,占其真否?”例就可称为恶例,不仅占卦起因有失公允,占卦结果也有误。

甲午战争起因是什么_甲午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_甲午战争的起因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年),朝鲜发生东学党之乱,日本趁机进占汉城,击沉我国运兵船,并攻击我国牙山驻军。七月初一(公历8月1日),中日两国政府同时宣战,后清廷战败,被迫于1895年4月17日(乙未年庚辰月甲午日)签订《马关条约》,史称“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起因是什么_甲午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_甲午战争的起因

张金和占此卦前,李鸿章已经携带全权委任状,乘坐德国商船“公义号”抵达赤间关马关港,与日方全权代表伊藤博文展开和谈。而此时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在北京城参加乙未科会试的举人们也即将掀起史称“公车上书”的事件。

此时的中国,无论殿堂还是乡野,对中日和谈之事,议论纷纷,各种消息层出不穷,真假难辨。连当时号称“不为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的《申报》中的报道,也多有失实之处,这与当时集权社会的信息控制有关,也与报人素质的低下有关,甚至可能把道听途说、街头巷议之事凑成新闻,凭空杜撰。

我专门翻阅了一下张金和占卦当日的《申报》,就有一则《传闻姑志》中讲到“惟本报尚未接电确否,尚待续述”。

甲午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_甲午战争的起因_甲午战争起因是什么

而张金和占此卦的起因“谣言帝欲迁都”,却并非空穴来风。

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从东北和山东两个方向进攻,威胁北京安全,引发了一些朝野人士对于建都事宜的思考。放弃北京,迁都西安,坚持抗战,这个坚强不屈的建议是当时不少主战派官员提出的,代表人物京城有帝师、清流领袖翁同龢,地方大员有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张之洞等。

而在张金和占卦后不到一个月,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也建议朝廷迁都,他认为“若夫建都之地,北出热河、辽沈,则更迫强敌;南入汴梁、金梁,则非控天险;入蜀则太深;都晋则太近。天府之腴甲午战争的起因,崤函之固,莫如秦中。”

而张金和卦中所言的“死守社稷”之语,在康有为的《上清帝七书》中也有体现:“或谓国君有死社稷之义,此尤不达经义之讆也。”

甲午战争的起因_甲午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_甲午战争起因是什么

甲午战争起因是什么_甲午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_甲午战争的起因

张金和此时占的鼎卦,全文如下。

甲午战争的起因_甲午战争起因是什么_甲午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

断曰:岁君未土子孙,加临应爻为官军,虽衰于旧冬,将盛于今夏,已被丑日冲起,君王方欲遣将出征,必不迁都也。果闻上谕有“死守社稷”之语,世爻亥水官鬼,为北方寇盗,虽盛于旧冬,将衰于今夏,闲爻两财,休囚静空静破,寇已孤立无助矣。果闻英美德阿,皆许中华讲和,亥水入墓之辰月,官军大胜日本。至绝气之午月,寇兵尽被官军击走。

历史之后看历史,不难看出,张金和所解的卦中,前半部分虽然准确言中了“必不迁都也”,后半部分却尽属道听途说。

此卦前后的历史如下(来自三联书店《中外历史年表》):

二月(农历,下同),日军陷牛庄。李鸿章至日本马关,先谈停战,日本多方刁难,嗣以李鸿章为日本人刺伤,国际议论沸腾,日本乃允订约停战。

三月,日军陷澎湖。李鸿章与日本伊藤博文等签订马关条约,其主要条款为承认朝群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诸岛与日本、赔款二万万两,并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制造货物。丧权辱国之马关条约遭到舆论激烈反对,康有为时会试在京,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上书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图强。

甲午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_甲午战争起因是什么_甲午战争的起因

四月,俄、法、德三国接洽干涉日本强割辽东半岛。台湾人民反对割属日本。

五月,日军攻犯台湾,台湾巡抚唐景崧遁归内地。刘永福驻台南,仍图抵抗,台湾各地纷起义兵与日军战。

......

甲午战争自是一段家国痛史,而张金和笔下的如此记载,才是真正的悲哀。

尽信书,不如无书。

甲午战争起因是什么_甲午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_甲午战争的起因

拙作《全本校注初刻卜筮正宗》(繁体竖排本)已经在香港心一堂公开出版发行,请复制下面的网址到浏览器地址栏中,根据页面提示购买。

新书发售,出版社特意为国内读者设定了特惠期与特惠价,并保障快递渠道畅通,以期尽快送达。

《全本校注初刻卜筮正宗》是23cm×17cm的大字本,足够养眼~正文字号最大,原解其次,都是用宋体。按语与注释字号更小,分别用仿宋与楷体。这样排版,层次感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