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24小时制的05:00古人说的卯时


现代24小时制的05:00

古人说的卯时是指凌晨五点正到六点五十九分五十九秒,正卯时,指的是现代24小时制的05:00。

卯时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为古时官署开始办公的时间,故又称点卯。因为时正值朝暝冉冉东升,故又谓之日出。从西周起,人们就为每个时辰去了优雅的名字。又以地支来表示,而卯时位于地支的第四位。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中国传统计时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古代劳动人民最初描述时间主要参照显而易见的天象、动物生物钟和日常作息,比如鸡鸣、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后来逐渐改用授时设备读数来描述,后来也逐渐给这些授时设备读数配上了五行。

十二时辰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寅时正,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寅时正,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赵翼《陔余丛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①。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时辰别称

1.夜半【yèbàn】:子夜夜分中夜未旦宵分

2.鸡鸣【jīmíng】:荒鸡

3、平旦【píngdàn】:平明旦明黎明早旦日旦昧旦早晨早夜早朝昧爽旦日旦时

4.日出【rìchū】:日上日生日始日晞旭日破晓

5.食时【shíshí】:早食宴食蚤食

6.隅中【yúzhōng】:日禺禺中

7.日中【rìzhōng】:日正日午日高正午亭午日当午

8.日昳【rìdiē】:日昃日仄日侧日跌日斜

9.晡时【bshi】:馎时日馎日稷夕食

10.日入【rìrù】:日没日沉日西日落日逝日晏日旴日晦傍晚

11.黄昏【hnghūn】:日夕日末日暮日晚日闇日堕日曛曛黄

12.人定【réndìng】:定昏夤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