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推荐)《超越原生家庭(原书第4版)》


超越原生家庭(原书第4版)读后感摘抄

《超越原生家庭(原书第4版)》是一本由[美]罗纳德·理查森( W. )著作,的248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01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越原生家庭(原书第4版)》精选点评:

●作者观点很温和,通过探讨家庭各个成员的功能性,互动性,用流动的眼光审视家庭中的每个人,同时对“一对一关系”和“三角关系”着重强调,并把个人分化设为终极目标。作者带着历史观去审视家庭关系,中间案例分析很客观有代表性,最后也提出了可行的实践方法。虽然书只有200页 ,但是却值得精读,是我本年读过的最好心理学著作了。

●首先把自己和家人当做客观上的普通人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处理好家庭关系。

●学习

●内容太浅薄了……

●谁也无法选择原生家庭,但可以通过了解原生家庭的运行规则,改善和原生家庭的关系,有针对性的修正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

●主要是想了解三角关系

●书中给出的方法我觉得并不是很适合中国人,但是能作为参考去实践。一定程度上能帮助缓解家庭带来的焦虑,总而言之能超越的只有自己。

●看过挺多原生家庭的书,这个还不错

●“一个情感上成熟的人,不仅应该能够在情感上跟别人接近,而且要做到不被别人的意见、需求和评价所左右。”

●归根结底都是爱呀~

《超越原生家庭(原书第4版)》读后感(一):超越而不是摆脱

偶然从一位心理咨询师的朋友圈那里了解到这本书,2018年有段时间开始看这一本和好友送我的生日礼物《这不是你的错》,原生家庭的概念,上了大学开始接触,好像找到了自己性格的归因,甚至是原生之罪。家里在欢乐颂樊胜美,都挺好苏明玉身上都可以体现。看了60多页,搁置,现在又捡起来。

其实很喜欢书名,词眼着于超越,而不是摆脱。我们或多或少带有原生家庭的烙印,或好或坏,甚至决定性塑造了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超越原生家庭呢?

书前一部分主要讲带际遗传,后面分析了各种家庭环境成长起来的人的性格特点以及适合交往的对象,印象比较深的是关于“功能缺失者”和“功能过度者”的概述,我就是功能过度者,好管闲事。

也有方法论,记录关于家庭三代的代际家谱,没做过有用没用不发表评价。

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对自己负责的个体,从家庭体系中分化出来。

《超越原生家庭(原书第4版)》读后感(二):亲密关系的建立

生活在一起时,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双方之间的重大差异,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这是很正常的。尽早发现那些容易引起矛盾的分歧,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处理方式。但是大多数人都把这些分歧当作“理想关系”的威胁,因为他们认为夫妻双方的“理想关系”应该是一种持久的和谐,双方应该在同一时间想要同样的东西。

在夫妻关系中,那些“顺从”的人为了达到“一致”的效果,常常装作差异根本就不存在。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一对夫妻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就是这种情况。甚至孩子也不明白自己父母内心的真情实感。这样的夫妻会尽量避免家庭冲突,因为冲突意味着双方存在差异和不同。团结一致才是他们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这些人也许能或多或少意识到自己需要独立和不同,但是他们会认为这种需要是错误的,还会破坏夫妻关系,于是选择将其忽视。这样的夫妻表面上看起来关系十分融洽,因为他们从来不会因为发生冲突而打架。但是“顺从者”也会用其他方式宣示自己的独立和个性。例如,有些“顺从”的妻子会在上床睡觉时假装自己头疼,以此为借口不与丈夫发生性关系。这样一来,她就可以避免夫妻双方发生矛盾和冲突,同时又假借生病来维护自己的独立性。

《超越原生家庭(原书第4版)》读后感(三):超越不了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基因+环境+自我

这本书主要以家庭婚姻问题为主线,讲述原生家庭对我们一辈子行为模式的影响。有几个点值得去二刷1.融合 2.分化3.三角关系4.如何自我治疗。

我的原生家庭,每个人的能量值是不均等不健康的,从小在冷嘲热讽和指哪打哪的环境下长大,渐渐就会是失去自我人生最重要的东西,“自己想要什么和自主思考”,童年就是心理创伤,我从不想回到小时候,回到生活由别人指使和安排的时候,这样的环境,就染上了自卑和低自尊这两个让我惧怕的字眼,我观察过好多次自己的行为模式,前一次很坚定的告诉自己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再采取同样的方法应对,但是兜兜转转,最终还是会有同样的行为逻辑反应。我要跳出来

长大之后,我的选择是逃离原生家庭,在感情上逃离,从大学开始,我就尽量让自己不参与进家人激烈的感情漩涡中,到现在我也一直坚持这样做,曾一度以为自己已经成功了,但当那种关于灵魂拷问的事件出现时,我发现自己还是在当年的心里创伤之下没有进步,或者说进步的很少。

说实话,这本书第8章给到的方法论,我暂时是做不到的,我很害怕跟某些人保持亲密关系,哪怕是同吃同睡同沟通3天时间,我会爆炸。书中有一句话特别触动我“人们对原生家庭的看法,往往代表着对内心深处自我的认知”。

但我从来不觉得我们谁可以超越原生家庭生活,家庭的印记不管好与坏都深刻在我们身上,躲不过逃不掉,当带给我们一地鸡毛的时候,就注定当中的我们会用一生来和“如何放过别人,放过自己作斗争”正常战役同自己和解是最完美的结局,但永远不会超越,而超越就需要我们直面原生家庭各家庭成员能量值不均衡的原因,然后分析自己的生活。

要想和解,就必须跟原生家庭跟自己 正面刚。

《超越原生家庭(原书第4版)》读后感(四):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1.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 2.你的父母应该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 3.你无需为毫无防范之心的年幼的自己的惨痛经历承担责任。 4.消除父母对你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5.否认,暂时的宽慰,巨大的代价。 6.合理化就是,用“充分的理由”来对事情做出解释,以排出令人不安的可能性。 7.当你将有毒的父母拉下神坛,让他们回归凡人姿态的时候,当你找到勇气实事求是地看待他们的时候,你才能在与他们的关系中实现力量的平衡。 8.无论做什么,我都会一如既往地爱你,我的爱是没有条件的。 9.少数时候,一场恋爱会自动拯救一个人,这是爱情为什么被奉为伟大的深层原因。 10.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健康的家庭,充盈着爱,也懂得分离。 11.配偶,才是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 12.有健康自我的人,他会很爱父母,但他做事,首先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而不是服从父母的语言。 13.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14.我选择,我自由,我存在。 15.爱的谎言: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我爱你,所以我们不分离。 16.对每个人来说,原生家庭中的生活经历对我们的一生往往具有极大的影响。 17.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内部制造平衡与不平衡的方式都会影响所有成员的整体健康状况与幸福指数。 18.我们的内心悄悄盼望着伴侣可以带来期待已久的灵与肉的完美结合。 19.四种策略:顺从,反叛,攻击,断绝关系。 20.一个家庭的分化程度越高,家庭中的成员就越会对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行为负责,并且认识到每个人都是自身经验和感受的创造者。 21.巨婴,即成年婴儿。身体上,是成年人了,而心里发展水平,却还是婴儿水准。 22.巨婴心理。 共生 到处找妈。不愿生活自理,总想找人照顾自己,帮自己“擦屁股”。 没有界限。不愿承认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混为一谈。 宿命论 我这样是八字不好,所以继续活在自欺欺人里,不去做任何的改变。 全能自恋 我的意愿必须付诸实施,不能被阻挡,特别是,作为伴侣或亲人的你不能阻挡。 我是全能的神,世界必须按我的意愿运转。意愿被拒绝,神就会变成魔,而生摧毁欲。 23.做被父母情感牵制的傀儡并不是你唯一的出路。变得更爱自己,对自己更负责。 24.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程度会代代相传。 25.重新定义爱,相信自己。

《超越原生家庭(原书第4版)》读后感(五):成为你自己

我一直相信人与书之间有些微妙的缘分,上一本书《假如婚前我知道》里描述了两个人之间的差异,这本书更为细致地解释了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刚好成为一个连贯的知识。

查理森医生在书中反复强调:成为你自己。

我们生长在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不好的八字,不可避免地模仿者父母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深入骨血,并无声无息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完全从原生家庭中成功地分化出来,因为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有相对成功的人。

婚姻的悲剧,大多来自于原生家庭的重复。我们模仿着父母,对待着自己的伴侣。我们所有婚姻的经验,大部分都源自于父母。

父亲家暴,儿子很可能学会了家暴,母亲强势,女儿也很可能学会了强势。我们重复着各自原生家庭,开始了新的生活,却看不到彼此背后的深刻差异。

而这种差异,是没有对错的。三观不合原生家庭不好的八字,不代表对方即是错。真正糟糕的是,没有办法去接受,去理解,甚至去指责,去批判。

不要去忽视你们之间的差异,去接受这种不同,包容这种不同,及早发现差异所带来的分歧,协商去解决它,生活也许就容易了很多。

我们要学会从原生家庭中分化出来,坚持自我,在原生家庭中,学会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当你打破家里原有的平衡时,不怕说了实话挨骂,不怕被孤立,不怕被抛弃,不带偏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尊重你的想法,接受你的不同,同时,我坚持自己的观点,也请你尊重我。

不要尝试去改变任何人。尤其不要去尝试填补一个人内心的空缺,所有安全感的建立,都源于他自身的努力,不要觉得自己能够挽救一个人的人生,能够将他从不幸福的原生家庭里拯救出来,你只能帮助他,而真正解决问题的却是他自己。他若一味向你索取无条件的爱,总有一天,你会被掏空,随他一起堕入深渊。

你所做的,只有,改变你自己。

我们是能够决定自己的性格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能够决定我们的情绪,悲伤也好,愤怒也罢,这并不是别人的错。

我们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感情,自己的人生负责。爱情的世界里,没有对错,只有爱与不爱,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他人。你可以选择委曲求全,也可以选择华丽转身,这一切只在于你,而不在于他人,所以,你的幸福与否,其实,只在于你。

理查森医生也提供了从原生家庭中分化出来的办法。了解家族的历史,了解父母与祖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了解家中的大事,然后去和父母讨论家中不可触及的“秘密”,形成一对一公开的关系。

看似复杂的做法,实际上是通过了解家族史,去了解父母的原生家庭,从而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某些行为,生出同理心来,化解心中的怨恨。

接受父母都是会犯错的普通人,如同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当你原谅父母的时候,你也原谅了自己,抱怨与憎恨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当你意识到自己身上原生家庭的烙印,接受它,改变自己,坚持做你自己,周遭的很多事情,便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而你收获的不仅仅是,没有羁绊的爱,还有,更加宽容对待世界的态度。

理查德森医生在开篇的时候说这本书适合30岁以后的人读,太年轻的人,没有足够的生活经历去理解。在结束的时候说,他从40岁的时候才开始解决他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并且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和家人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更为良好的阶段。

在此之前,作为心理医生,他致力于解决自己和妻子之间的婚姻问题,花费了很多精力没有进展,却没有意识到,是原生家庭产生的问题形成了他们之间看似不可逾越的沟壑。

所以,没有迟到,你的人生,也许才刚刚开始。虽然不是所有的婚姻问题都可以解决,至少,我们努力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