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八字一模一样,为什么我不是呢?


有位朋友问我这样一句话:“我跟苏东坡的八字一模一样,为什么苏东坡是作家,而我不是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苏轼铜像来源于网络)

八字一样的人_人一定要放弃3样东西_八字眼睛不—样

说起来,这世界上八字一模一样的人很多,但他们的工作却不一定完全相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朱元璋和放牛娃的故事。那么,八字一样的两个人为什么其工作会完全不同呢?这要从很多方面去考虑,但最主要的是“职业与个人爱好的匹配性”。

在职业规划理论中,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不一定是他最适合的工作,这是因为家庭、社会或个人的原因所导致。比如说,一个身无分文的人即使他是喜欢技术到骨子里,他也可能会去工地搬砖以暂时糊口,虽然这样的工作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的兴趣。也就是说,理想和现实的差异造成了同八字的人却从事完全不同的工作。

职业分析专家们把这种最适合某个人从事的职业范围叫做“职业锚”,其准确的定义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实际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

当一个人的工作跟他的职业锚匹配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最有价值的,他也会感觉最快乐。比如苏东坡,他每次被贬都没有不开心,这是因为对他来说,职位不是他在意的目标,他更在意的是能不能畅意于山水以寻求灵感而做出满意的文章。再比如陶渊明,他最初也追求过功名,但当真的有了功名他才发现自己其实的真正追求并不在此,所以他就很苦闷,转而去寻求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人一定要放弃3样东西_八字一样的人_八字眼睛不—样

也许有人会说:“苏东坡的职业并非作家,而是一位政治家”,但我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在我看来如果让苏东坡给自己定位,他宁肯自己是个作家而不是一个政治家。也可以说,苏东坡作为政治家的成功是因为历史的原因:在宋朝的时代,他必须有个政治家的头衔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而他所获得的作家的头衔却是爱好所在。

试想一下,当我们每天都为生活而奔波,上班下班连轴转,哪有时间去享受我们的爱好。还有一点,苏轼的文章从小到大都有记录,好的东西能够流传下来,而我们写的东西早就当废纸扔掉了(更多的是被家长或其他人扔掉了,因为他们觉得这完全是浪费时间)。在宋代人羡慕的职业里有“诗人”这个选项,现代人呢?

职业锚是一回事,所真实从事的职业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我们也像苏东坡一样的天天写诗词呢?可能早就被家人认为是疯子,被旁人讥笑,自己也会变得穷困潦倒。这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是梵高八字一样的人,可以忍受一辈子的清贫而能坚持自己的爱好。

八字的职业分析其实就是获取命主的“职业锚”。也就是说,八字分析得到的职业是命主最适合的职业,而不是命主真实从事的职业八字一样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八字的两个人会从事完全不同的工作。

当然,职业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人从事他最喜欢的工作,也就是在“职业锚”的范围内的工作,则他能取得的成就也最高,也能获得最强的成就感。如果有一天当我们觉得自己确实厌烦了自己当前的工作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可能考虑下从事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呢?当然这有可能很难,但这可能是让我们成为苏轼的一个好办法。

文西风独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