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木榫卯结构 三国时期诸葛孔明锁的交通工具,你知道吗?


源于鲁班的益智玩具

相传,春秋时期,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6根木条制作了一个可拆可拼的玩具,让儿子自己拆开。儿子忙了一夜,终于拆开了,这种玩具被后人称为鲁班锁。

还有一种传言,说是三国时期诸葛孔明根据八卦玄学的原理发明的,因此也叫孔明锁。此外,诸葛亮还发明了一种交通工具,也是利用了榫卯结构,叫“木流牛马”。

鲁班锁除了被称为孔明锁外纯木榫卯结构,还有“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叫法。鲁班锁完全依靠内部凹凸结构来咬合,六根木条中间有缺,缺缺相合,十分巧妙。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这种玩具内部凹凸部分巧妙拼插在一起,严丝合缝。鲁班锁的结构中,有一些凹凸的条棍,当它们穿插在一起的时候,榫卯咬合,凹凸的结构就变成了结实的实心。这类玩具种类很多,形状和内部结构各不相同,一般都是易拆难装。

神奇的榫卯结构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这就是榫卯结构,榫卯结构在古代建筑中使用很频繁,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依靠自身结构就可以连接支撑,看似简单却凝结着古代匠人们不平凡的智慧。

俗话说“丁是丁,卯是卯”,丁指的就是榫头,卯指的是卯眼。榫卯结构是一种极为精巧的发明,也是中华民族老祖宗智慧的结晶。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还允许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榫卯结构广泛用于建筑,同时也广泛用于家具。榫卯结构应用于房屋建筑后,虽然每个构件都比较单薄纯木榫卯结构,但是它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榫卯结构的代表建筑包括紫禁城、天坛祈年殿、大观园、山西悬空寺、应县木塔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建筑。

鲁班锁种类繁多

鲁班锁的种类很多,千奇百怪。最常见的是6根组合,六根的鲁班锁又按照地区、设计理念的不同,在构造上也不同。其次是9根组合。依照不同榫形,它们可以演变出多种类型。比较常见的鲁班锁具体可以分为13种类型:大小孔明锁;四季锁;孔明锁链;十二方锁;方锁(直角鲁班球);二十四方锁(甲级、乙级);十八钩锁;姐妹球;六方锁;十四哥锁;小菠萝;三个三节(大菠萝)和三个八节等。

鲁班锁结构还被应用在器具上,比如针线盒和筷子篓。这种筷子篓挂在厨房的墙上,很有时代的气息。制作这种筷子篓,需要用还没有干燥的竹子,先用竹子做出鲁班锁结构的架子,再把木板嵌入框架中。等竹子干燥之后,器具的结构就会很结实,不能再打开。如今的鲁班锁,有了更复杂的内部结构,从外形到材料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仍在艺术领域有着特殊的地位。

小小玩具,传承民族智慧

鲁班锁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古朴的外表、对称的形状和神奇的内部结构,无一不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智慧传承。

与鲁班锁一样传承至今的益智玩具还有很多,比如九连环、华容道和七巧板。

九连环是中国民间玩具,据说起源于战国时代。用金属丝做成九个圆环,把圆环套装在横板或各种框架上,玩的时候按照一定的方法操作,可以让九个圆环分别解开,或者合而为一。九连环的形式非常多样,九连环的解法,相传和美国数学家弗兰克·格雷(Frank Gray)所发明的可用于无线电通讯的循环码严格对应,古代玩具中蕴含着现代技术原理,让人为之惊叹。

华容道起源于曹操败走华容道的故事,在一个框中有10个棋子,包括曹操和五虎上将、四个小兵,要求在各个棋子不重叠的进行移走,最后将曹操从棋盘上方移到下边中央为成功。

七巧板,又被称为七巧图,是中国著名的拼图玩具。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十分适合启发儿童智慧。传到国外后十分受欢迎,号称“唐图”,就是“中国的图板”。

源自鲁班的益智玩具,十分适合当手信送给亲友。在潍坊游玩的时候,不妨买上几份当地手作的鲁班锁,与亲友共同感受传承至今的魅力。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