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和夜晚每天时长都不同,分界线也不好确定


发表于 2023-05-23 04:59

这样的分法比较实用,但白天和夜晚每天时长都不同,分界线也不好确定。不够精准。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肯定不会满足这样的二分法。

古人通过长期观察知道:一年中有两天白天与黑夜一样长(春分、秋分),有一天白天最长(夏至),还有一天白天最短(冬至)。

平均算一下,白天算一半,晚上算一半。

实际上,最古老的计时器(圭表,日晷)就是利用阳光与参照物的投影变化计量时间的(也包括季节变化)。

当然,利用阳光的计时器会受天气影响而无法计时。所以又有了漏刻、沙漏等计时工具,再后来的计时工具大都知道了,当然精度更高,对环境要求也就不那么苛刻了~水下、太空都能使用,也很便携。

一天只分白天或夜晚,肯定是不够的~就算白天分为上午和下午也是远远不够的。农业社会的时候二十四小时对应十二时辰,一般农民顶多需要知道一天中大致的时间就够了。最早的时候,由某人制定的十二时辰(或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划分标准是相对科学,为大众所接受的时间划分标准。随着社会进步,工业社会,工人对时间的要求就要高很多,十二时辰或24小时根本就不够用了。好在时辰下面有《刻》(我们现在还在习惯使用的一个时间单位),24小时制下面有《分》~基本满足了日常计时需要。然后,还有《秒》,又能支持更严格的计时要求了,更高的计时要求还有《毫秒》级的计量单位……因此不需要再拆分《小时》这个单位了。原因:第一叫约定成俗,大家都习惯了,再改容易混乱。第二叫直截了当,不太精确的时候我们可以说白天或晚上二十四小时对应十二时辰,略微分一下可以说上午或下午,更进一步是几点,或者几点几分。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用24小时来描述时间,用12小时加白天或晚上(或西方人的AM/PM)就足以说明时间了。要是用36小时或72小时(随便举例)来划分一天的时间,那不是更麻烦了吗?

中国将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的做法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天文观测和传统文化。 在中国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光照变化来测量时间。根据古代中国的天文学观察,一天被分为12个时辰,其中白天有6个时辰,黑夜也有6个时辰。每个时辰的长度并不相等,而是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而有所差异。 这种时间划分方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影响。它被广泛应用于历法、农业、医学、卜筮等领域,并且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思想有关。每个时辰都与五行和十二地支(十二生肖)相对应,被认为具有不同的能量和意义。 例如,早上五点到七点的时辰被称为"早晨",与中华五行中的木相对应,被认为是生机勃勃的时刻。下午一点到三点的时辰被称为"午后",与中华五行中的火相对应,被认为是阳光炽烈的时刻。 虽然现代中国也广泛使用24小时制,但在一些传统场合和文化习惯中,仍然会涉及到这种12个时辰的时间划分,特别是在庆祝节日、农事活动和占卜预测等方面。

一天被划分成24小时的※※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在那个时候,太阳是人们生活的中心,而埃及人使用了一种基于太阳位置的时间测量方法。他们将一天分为两个12小时,这两个12小时分别对应着日出和日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意识到一个简单的问题: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是固定的,每天的时间应该是相同的,而不是因太阳所在位置而不同。

后来,希腊天文学家古罗马数学家托勒密提出了一种把一天分成24小时的方法。这种方法相比于前面提到的埃及方法更加精准和科学。据说这种时间测量方法被广泛使用,直到现代也没有改变。

目前,用24小时来表示一天的时间已经成为了国际标准。这种标准是由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际计量委员会制定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标准时间(UTC)或格林尼治标准时间(GMT)。

====================================

.5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