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午时三刻到底是什么时候?


古代的午时三刻实为12点30分,因古人把_个圆分为四个时间段,一小时分四个时间段,每十五分钟为一刻,共四个时间段,时辰也分为四个时间段,每半小时为一时间段也叫刻,共四个时间段,一日又分为四个时间段,叫半天,上午下午上半夜下半夜,共四个时间段,一年也分为四个时间段,每三个月为一个时间段,叫季度,共四个时间段,叫四季,时,辰,日,年,的圆都给分为对等的四个时间段。所以午时一刻为11点3O分,午时二刻为12点正,午时三刻为12点3O分,午时四刻为13点正。其它说法都是自相矛盾的,因一个时辰就四刻钟。

“午时三刻”到底是什么时候?

古代自唐以后将十二个时辰分为初、正两个部分,午时三刻即午正三刻(非午初三刻)。

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百刻制(清以后改为1日96刻),《说文》:“漏以铜壶盛水,刻节,昼夜百刻。”即每刻14分24秒,午正三刻约当日12点45分。

具体划分如下:

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

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

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

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

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

奋斗初三享受初三作文_壬申猴农历九月初九午时_午时初三刻

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

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

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

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

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

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午时三刻是几点

午时三刻指的是中午的12点45分,古代计算时间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午时指的是11点到13点。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午时初三刻_壬申猴农历九月初九午时_奋斗初三享受初三作文

中国古代人们迷信的看法,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以及和他被处死有关联的人员。

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抑制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古人习惯在“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除此以外午时三刻的人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因此在这个时候处决犯人是处于一种人道的目的,可以减轻犯人的痛苦。

二更指当地时间晚上九点三十六分左右。又称二鼓。

三更就是半夜,而三更天则是三更附近,也就是在当天的23:00~第二天1:00。

扩展资料:

夜晚五个时段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今,半夜三更、打更、更夫等概念已不再与我们的生活直接相关。但在史籍与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古计时名称仍然十分重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五更 (汉语词语)

壬申猴农历九月初九午时_午时初三刻_奋斗初三享受初三作文

百度百科-午时三刻

午时三刻是指午时的正时正刻,也就是时正段里的第三个正刻,即12点45分,一刻约15分钟。按地支排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

“午时”就是指一天的中午11点至13点之间,加上三刻,就是将近正午12点,如果要算精确一点午时初三刻午时初三刻,午时三刻就是中午11时43分12秒。

从明代起,朝廷基本确定午时三刻是斩杀囚犯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阳气最盛,被杀的囚犯阴魂收到的压制最大,不至于作乱。

然而也许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这样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有体谅犯人的考虑。

古代的更是按时间算的。19:00-21:00为一更,21:00-23:00为二更,23:00-01:00为三更,01:00-03:00为四更,03:00-05:00为五更。

扩展资料

午时三刻,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人们迷信的看法,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以及和他被处死有关联的人员。

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抑制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古人习惯在“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点这个时间,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说法中, 此时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冲淡杀人的阴气。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然而也许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这样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有体谅犯人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