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十二时辰养生法,让自己一天之内保持精力充沛


十二时辰经络养生法好处

古人在古代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这是一个大自然有一套订立的规矩,人体要配合着自然的节拍来进行调理,才会有着最好的生活,生活当中很多人会发现为什么使用了很多调理方法,却总是提高不了身体当中特别功效呢,那么就是没有寻找到正确的方式,如何让自己在一天之内保持精力充沛,提高免疫力,十二时辰经络养生法来学习下。

每日十二时辰经络养生法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活动都要与生物钟运 转“合拍”、“同步”。

我们知道,大脑皮层是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最高调节器官,它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条件反射。人们长期定时从事某项活动,便会形成良性条件 反射,称为“动力定型”。

一旦形成,便有预见性和适应性,这对保证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意义。例如按时进餐的习惯使消化腺到时间便会自动分泌,日久,效率就会提高,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高潮”或“记忆高潮”。

春秋时期管子指出:“起居不时,则形累而寿命损。”唐代孙思邈也提出:“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黄帝内经》中最早提出了适应时辰变化的作息制度,今天,人们根据这一观点创立了一日十二时辰养生法。

古代民间隐士、道家、百岁寿星及豁达的致仕者,多按时辰养生法作息养生,而当时人的平均寿命都不是很高。这说明按时作息、规律生活的确是长寿的秘诀之一。

十二时辰和五脏六腑以及经络密切相关,在十二时辰当中,每一个时辰都有一条经、一个脏腑值班,所以,要针对每一个不同的时辰来保养其相对的脏腑经络。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依照怎样的次序锻炼经络才能符合气血盛衰和经络运行的规律。

(1)卯时(上午5:00~7:00) 卯时是大肠经值班。十二时辰的养生重点是卯时起床后要空腹饮一杯 水,便秘者这样做可以减轻便秘。

因为大肠在此时精气开始旺盛,大肠一鼓动,再加上水的帮助,大便即下,能助您解毒。要知道大便里的毒素占人体所有毒素的 50%。卯时气血流注于大肠经,此时在天地之象中代表天门开,代表二月,万物因阳气的生发冒地而出,故是排便的最佳时机。

(2)辰时(上午7:00~9:00) 辰时是胃经值班。所以,胃在此时最容易接纳食物。早餐一定要含有蛋白,要有些许肉或者鸡蛋。切记:早餐营养要均衡。

起床健身后,饮一杯白开水,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目的作用。洗脸漱口,食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清淡,宜饱。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以手摩腹,老年人脾胃虚弱,轻微活动和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

(3)巳时(上午9:00~11:00) 巳时是脾经值班。脾经主消化,这时它要吸收营养。而此时也是大脑最具活力的时候,是人一天当中的第一黄金时间,是上学、上班者工作效率最高的时候。

以上的文章当中我们了解到的十二时辰经络养生法,首先在这里小编要告诉大家这方面我们要注意什么样的,时间调理肾脏才是最为正确的,我们的肾脏每一个时辰都有着不同的功能运作和功能作用,找到了正确的养生方法,才是对自己成长最好的负责。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讲究顺应四季和时辰十二时辰与人体脏腑气,不同的时间段有着不同的养生方法,正确的时间做相应的养生事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所谓的顺应天地四时的变化。

那么,一天24小时有哪些养生方法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方法。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精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亥时(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令

“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开始。对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难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

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令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丑时(凌晨1时~3时)为肝经当令

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

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阳气的开始,也是*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卯时(早晨5~7时),大肠经当令

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令

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巳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令

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

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酒可喝但不能醉。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未时(午后1~3时),小肠经当令

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

申时(午后3~5时),膀胱经当令

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时(午后5~7时),肾经当令

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晚饭宜吃少、清淡,可以喝点粥。

戌时(晚7~9时),心包经当令

准备睡眠,睡前要静心养气,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睡宜采取右侧卧位。

这种养生法的核心就是顺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重点睡好子午觉,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中医十二时辰的养生方法,现代人生活作息极其不规律,很多人都有晚睡强迫症,尤其是生活在都市的年轻人,十一二点还在玩或者加班,这样的生活方式不利于身体健康,能早点睡的话还是早点入睡比较好。

中医十二时辰的养生方法

时辰有十二小时,如果我们人在十二小时都可以养生的话,那么这样下来身体就越变得越来越健康了,而中医上面有有这个事儿试产的相关养生疗法,在给自己养生的时候的时候会用到很多不同的方法,总之,养生,对我们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必须要在十二个小时我们都要养生,那么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方法是什么?

1、卯时(上午5~7点):晨光初放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6、7遍;揉搓两耳5、6遍;再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放中指上,以中指叩击头枕部各24次,这叫“鸣天鼓”。然后去室外导引。

2、辰时(上午7~9点):导引结束后饮白开水或茶一杯;用手代梳,梳发百余遍,以醒脑明目,防止脱发;然后洗脸、漱口、刷牙;入厕排便。早餐宜吃饱吃好。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按摩腹部,以助脾健运。

3、巳时(上午9~11点):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或养花。疲倦时即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唾液)。老年人气弱,不宜高声与人长谈。因说话耗气,宜“寡言语以养气”。

4、午时(11~1点):午餐,只宜吃六七分饱。食后用茶叶水漱口,可去油腻,但刚饭后不宜饮茶。静坐或午休。

5、未时(午后1~3点):或午睡,或练气功,或邀友弈棋。

6、申时(午后3~5点):或读书,或写作,或练字作画,或抚琴吟诗,或浏览报刊,或去田间小劳。

7、酉时(午后5~7点):练一段导引;晚餐宜清淡、宜少吃,可饮酒一小杯。晚饭后可在庭院散步、观落霞、听鸟鸣。

8、戌时(晚7~9点):睡前漱口刷牙;用热水洗脚,以引血下行,防止老人上实下虚,上重下轻,坐床上练静功,然后安眠。睡时宜“卧如弓”,向右侧,以防压迫心脏,以利胆汁排泄。

人体脏腑的气血运动图_十二时辰与人体脏腑气_十二时辰对照表脏腑

9~10、亥、子时(晚9至次日凌晨1点):“睡不厌蹴,觉不厌舒”,即睡时宜屈膝卧,醒时则伸脚舒体,变换姿势,流通气血。环境宜静,安睡宁神以养元气。

11~12、丑、寅时(凌晨1~5点):此时精气发生,阴茎勃起。人以精气为宝,老年人宜节制房事,但又不宜强制。老人以二十日或一月行房一次为宜。

这些就是关于在十二时辰的时候给自己的相关养生方法,每个时候都是养生的时间,所以说大家必须要对着时间来给自己做好养生的准备,而在给自己养生的时候必须每个时辰都要给自己选择正规的饮食,这样饮食得当的话才可以更好的养生,养生的时候也要记得多休息休息。

十二时辰养生法则有哪些

随着现在外部环境的恶化和工作压力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在疲惫的工作后能拥有一个养生法则来缓解身体的压力,将这种亚健康状态改变。因此各种各样的养生法则流于世上,而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却是最受朋友们喜爱的一种,那么十二时辰养生法则有哪些呢?面对这个问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到下面的学习。

每天的十二时辰(24小时),分别对应着中医理论上的十二经络,分别都有不同的动作,这就是“子午流注”。

倪秋华解释,“子午流注”是中医所说的一种规律,掌握了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卯时:早起上厕所

时间:5~7时

对应经络:大肠经

解析:5~7时是大肠经最旺的时间。此时,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水分与营养,排除渣滓的过程。晨起排便就是身体好的标志。

养生:早晨起床,一定要排便,排出体内的垃圾和毒素。

★辰时:不吃早餐胃生病

时间:7~9时

对应经络:胃经

解析:人在7时吃早餐是最容易消化的。如果不把胃填饱,容易引发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病症。如果胃火过盛,还会唇裂或生疮。

养生:7~9时要吃早餐。在这段时间内吃早餐,最容易消化,不会发胖。不吃早餐者一定要改变习惯,而且最好在7时后吃,最迟不要超过9时。另外,还应多吃一些滋补脾胃的食物,如淮山粥、五谷杂粮糊等。

★巳时:减肥最佳时间

时间:9~11时

对应经络:脾经

解析:巳时的脾经最旺。脾是人体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中医认为脾主消化,这也是吃早餐不会令人发胖的原因,同时这也是人们健脾减肥的最佳时间。

养生:在这个时辰内要多喝水,让脾脏处于最活跃的程度,使身体进入比较良性的新陈代谢。还可以适当敲打脾经,多多走动,疏通经脉。脾经在小腿内侧,主要的穴位有阴陵泉穴、地机穴、三阴交穴等。另外,早餐吃豆浆、玉米、小米这些黄色的食物,也可健脾。早餐不要吃一些凉性的食物,如冷饮、西红柿、西瓜和香蕉等。

★午时:养心最佳时间

时间:11~13时

对应经络:心经

解析:这个时辰内,心经最旺。“心主申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可以养神、养气、养筋。为什么心脏很少会长肿瘤?因为中医理论认为,肿瘤属阴寒之物,生肿瘤是一种寒阴之症,而心脏是全身阳气聚集最旺的地方,是阳脏。

养生:这个时段,最好能够小睡片刻。这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以让下午乃至晚上的精力充沛。

★未时:少动促消化

时间:13~15时

对应经络:小肠经

解析:这个时间段,小肠把没能量的水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则上输送于脾,所以这是人一天内营养调整的时机。

养生:想胖起来的人,在这个时间段就不要做太过于剧烈的运动,让小肠好好消化,才能促进营养的吸收。另外,小肠对人的记忆有很大的作用。人体内的肠系膜细胞占据了人体记忆的一部分,人一旦过于肥胖,记忆力就有可能减退,因此动物内脏或太肥腻的食物要少吃。

★申时:不要憋尿

时间:15~17时

对应经络:膀胱经

解析:这个时辰的膀胱经最旺。膀胱有人体下水道的作用,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所以,膀胱是一个很容易生发热气的器官。如果膀胱过热,有可能会致膀胱咳、遗尿。

从前面的文字内容可以看出,十二时辰养生法则让朋友们感觉不再陌生,我们应该运用有利的时间来达到养生的效果。但我还是要提醒一下大家,养生花费的时间都是比较长的,都需要我们常年如一日来实施,不能因为贪图一时新鲜,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就根本不是在养生。

中医十二时辰古法养生之道

卯时(5:00-7:00)

见晨光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先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六七遍;再将两耳揉卷五六遍;然后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弹中指、击脑后各24次。然后去室外打太极拳或练其他导引术。

辰时(7:00-9:00)

起床健身后,饮一杯白开水,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目的作用。洗脸漱口十二时辰与人体脏腑气,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以手摩腹,老年人脾胃虚弱,轻微活动和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

巳时(9:00-11:00)

此时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养花。疲倦时即闭目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数十口。不宜高声与人长谈,因为说话耗气,老年人本来气弱,所以须“寡言语以养气”。

午时(11:00-13:00)

午餐应美食,不是指山珍海味,而是要求食物暖软,不要吃生冷坚硬的食物。只吃八分饱。食后用茶漱口,涤去油腻,然后午休。

未时(13:00-15:00)

此时或午眠或练气功,或邀友弈棋,或浏览时事(相当于现代人看报),或做家务。

申时(15:00-17:00)

此时或读名人诗文,或练书法,或去田园绿地,或观落霞。

酉时(17:00-19:00)

晚餐宜早,宜少,可饮酒一小杯,不可至醉。用热水洗脚,有降火、活血、除湿之功效。晚漱口,涤去饮食之毒气残物,以利口齿。

戌时(19:00-21:00)

轻微活动后安眠。睡时宜右侧,“睡如弓”。先睡心,后睡眠,即睡前什么都不想,自然入睡。

亥子(21:00-1:00)

安睡以养元气,环境宜静,排除干扰。“睡不厌蹴,觉不厌舒”。即睡时可屈膝而卧,醒时宜伸脚舒体,使气血流通,不要只固定一种姿势。

丑寅(1:00-5:00)

此时为精气发生之时,人以精为宝,宜节制房事,但也不宜强制,60岁以后可20日或一个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