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己丑年 济南城墙旧照曝光,这些秘密你绝对不知道


光绪己丑年是公元多少年_光绪乙丑_清光绪己丑年

图1是一张站在府城东城墙上由北往南拍摄的照片,几位长袍马褂打扮的人在宽阔的城墙顶上悠闲散步。城墙内侧可见小东湖,而不远处可见东门箭楼和城楼,再远处则是城南一抹柔美的远山。有关济南城墙的旧照,基本都在城墙内外拍摄,这种完整展现府城墙城顶风貌的图片尚为绝版照。

清光绪己丑年_光绪己丑年是公元多少年_光绪乙丑

图2是一张城墙马道的特写镜头,同题材影像在济南旧照中也未曾出现过。十米来高的府城墙,怎么才能上去呢?很多人对此充满好奇。这张照片直观地给出了答案,原来,骑着马都能上到城墙顶上呀!

清光绪己丑年_光绪乙丑_光绪己丑年是公元多少年

图3是迄今发现的关于西门瓮城近景的惟一照片,自东向西拍摄,瓮城内地方不大,中间还有个精致的小照壁。遥想明朝初年,朱棣率军进攻济南,镇守济南的铁铉以诈降方式诱骗朱棣进入西门瓮城,就是在这里,朱棣差一点被城楼上落下的铁板砸死,否则,中国历史将改写。

清光绪己丑年_光绪乙丑_光绪己丑年是公元多少年

图4是自南向北拍摄的南门箭楼,图片中进进出出的是留着大辫子的人,城楼上贴着的“仁丹”等数幅医药广告暗示出,清末时期,济南正走向开化。

济南城墙、城楼的原始记载

从发黄的地方志文献中可以查到,济南的城防在明代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一直是板筑的土城。明洪武四年(1371),才将土城内外瓮以砖石加高加宽,形成“周围共十二里四十八丈,高三丈二尺,阔五丈”的巍峨府城墙。换算成现代计量单位,济南府城墙全长6.4公里,地面上高达9—10米,基宽12米,顶宽约10米;下部青方条石垒砌约2.5米,上部青砖砌筑,城墙中间黄土夯实,间打灰土。其大致走向,是今护城河内侧清光绪己丑年,由黑虎泉西路、黑虎泉北路、明湖北路和趵突泉北路围起的方形线路。府城墙上最初只设有四门,东为齐川门,南为舜田门(后称历山门),西为泺源门,北为汇波门(一称会波门)。或许是出于聚财藏气的风水考虑,南门居中,东门偏北,北门偏东,西门偏南,雅称“四门不对”。东、南、西三门分设瓮城,而北门为水门,常年关闭。

清咸丰十年(1860)清光绪己丑年,为了防止“皖匪”(捻军)北上,济南府开始在城墙外围兴建板筑的土圩子墙,同治四年至六年(1865—1867),又将土圩子墙改为石圩墙。石圩墙周长12.2公里,高约5米,基厚约5米,顶宽约3.3米。其大致走向是,今顺河高架桥、文化西路、历山路和明湖北路、明湖东路一线。

由于圩子墙和府城城墙的北线重合,在光绪己丑年(1889)诞生的首幅《省城街巷全图》上,济南府圩子墙和城墙勾勒出一个两圆相切的元宝形轮廓。

城楼是一个城市的代表性建筑。在照相技术传入中国之前,人们只能用绘图的方式记录其模样。最早出现济南城楼的地图是明嘉靖《山东通志》中所载的《省城图》,这幅图上,济南府城墙上有四座城楼和四座角楼,城楼边绘出的半圆形区域貌似画的是瓮城。到了道光《济南府志》中,济南府东、南、西三门的瓮城才被绘得像模像样,前有箭楼、后有城楼的瓮城结构一览无余。不过,这张图上,府城墙角楼只剩下了东南角上的一座。

济南城墙、城楼的清末影像

存留至今的老明信片中,有几张济南城墙、城楼的清末、民国时期的镜头,但不够系统和充分,仅能供世人管窥其旧貌。笔者所藏的1921年出版的两册德文书中,收录了十余幅济南城楼、城墙旧照,拍摄角度独特,取景全面,堪称是一组系统拍摄济南古城墙的绝版影像资料。从该书数幅同期照片中出现的人物打扮和外观推断,这组照片拍摄时间应该为清末。

清光绪己丑年_光绪乙丑_光绪己丑年是公元多少年

图5是迄今为止关于南门瓮城的惟一照片,自南向北拍摄,瓮城内景致较西门瓮城要凌乱一些。

光绪乙丑_光绪己丑年是公元多少年_清光绪己丑年

图6是自北向南拍摄的济南北水门及门上的汇波楼。解放前夕,汇波楼被毁。今天大明湖内的汇波楼是1981年重建的。

光绪己丑年是公元多少年_光绪乙丑_清光绪己丑年

图7拍摄的是济南府城墙西北角的空心楼,空心楼是一座类似碉堡的城头建筑,上面架有土炮。这里也是府城墙和圩子墙交界之处,照片中较低的带垛口的墙便是圩子墙。

光绪乙丑_清光绪己丑年_光绪己丑年是公元多少年

图8拍摄的是圩子墙上的永绥门和门外杆石桥。永绥门位于外城西南,外观宏伟,老照片上多有出现,但像这样能把完整的杆石桥和永绥门放进一个画面的照片却是绝无仅有。杆石桥为五孔石拱桥,位于济南通长清的大道上,始建年代不详,明中期曾重修过。今天的杆石桥仍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地名,不过,要看当年的石拱桥和永绥门,只能靠这张照片了。

光绪乙丑_清光绪己丑年_光绪己丑年是公元多少年

图9是站在圩子墙上拍摄的照片,图中可见,圩子的顶部较窄,仅能两三人错身,在高度上,圩子墙也比府城墙矮了一大截。从类似角度拍摄的济南圩子墙旧照,此前也未曾发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