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日元 风水堂:家业破败难善终的人


《巾箱秘术》丙子日元未月生实例命断丙子日元未月生,伤官燥土福难清。丙日鬼羊怕斗牛,亥子壬癸白虎凶。甲午戌来八字中,家业破败难善终。未月怕见马与狗,耗财琐事多忧愁。丙子日元生于未月,子未相害,伤官见官,多灾多难,难言福禄。凡见亥子壬癸庚丑干支,皆为凶灾之命。柱见甲午戌,家业破败,琐事多忧,难以善终。

宁人:特点:子未相害,伤官见官,多灾多难,难言福禄。思考:给我的感觉,似乎比午火还好办一点,因为未是伤官,可以制啊。怎么制呢,先看时柱:时柱:壬辰当然可以;丙申比丁酉好!按格局要求用印。透木就变成了印格,化官制伤。但也有个问题,未是印墓。也是波折。需要注意的是,顺行都是金水运,如果地支金水多的话,顺行问题也不小!

《滴天髓》:丙火猛烈,欺霜侮雪。能煅庚金,逢辛反怯。土众成慈,水猖显节。虎马犬乡,甲来焚灭段氏盲派:丙丁火的特点:对四季并不十分敏感,最怕湿土晦火,还怕燥土晦火,遇此则喜用木,无木则贫贱。丙丁火见土不主秀气,因土为五行中最贱的东西。丙火形如太阳,怕过旺,木(按:当作金)衰水绝则焚烬而亡。故丙火要抑制其性,不可以助其威。学人注:丙火支见寅午戌全,忌再见甲,木火俱焚,化作飞灰湮灭。丙火生于春、秋二季为佳,春日有暄万物之功,秋阳有燥万物之用。丙火喜忌歌诀丙乃天边一太阳丙子日元,甲乙之木喜能生。日逢湖海乾坤亮,专欣壬水辅阳光。丙火太阳出自天,却愁雨露水来淹。逢辛生合化作水,运逢申酉落西方。 释:丙火喜壬,水火既济,喜壬甲全,忌己土克壬合甲。忌庚申重。

郝学:伤官弃官格呢?

古正:伤官弃官格呢。就是伤官要伤尽官星的意思,因为“伤官伤尽,贵不可言”嘛,《滴天髓》里面说:“强众而敌寡者,势在去其寡。强寡而敌众者,势在成乎众。”啥意思呢?就是说在命局啊,如果某几种五行太过旺强,只有一种五行太过衰弱,衰弱到了难以立足的程度,这时就要把这个最衰弱的五行彻底清除掉,使旺强者纯而不杂,顺而不滞。这种清除弱小者,顺乎旺强者的做法,就叫“去其寡”而“成乎众”。伤官弃官格呢,就是命局伤官太过旺强,官星太过衰弱,宜将官星彻底清除干净的一种命格。

夏问:这与弃官就食格有什么不同吗?

古正:弃官就食格呢,是食伤破掉了官格,而形成了食神生财格或食神吐秀格,至于官星有没有被完全清除掉,这不是很重要的问题,它只在乎官格,而不在乎官星。伤官弃官则不一样,命格的趋向是势必完全清除掉官星,而不是仅仅只破掉官格。

此格在原命局均宜将官星伤尽,发贵则大。在岁运上则还要区分是什么类型的伤官,火土伤官与土金伤官,在岁运中也宜行食伤运,务使官星不能抬头。木火伤官、金水伤官和水木伤官呢,则宜行财官运,宜将官星扶起。

歌诀说:

火土伤官宜伤尽,金水伤官要见官,

木火见官官要旺,土金官去反成官,

惟有水木伤官格,财官两见始为欢。

此格一不能见印制伤,二不能有财星泄伤生官,有之即为破格。例如以下四个命例,就都是伤官弃官格:

兵部尚书毛昶熙命:丁丑丁未丙子己丑;简介1【毛昶熙】(1817-1882)河南怀庆府武陟县人。字旭初。道光进士1845 乙巳年:道光二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1855 乙卯年:咸丰五年,迁御史,转给事中。咸丰八年,授顺天府丞。1860 庚申年:咸丰十年,加左副都御史衔,命督办河南团练,至则规画全局。1861 辛酉年:咸丰十一年,以误用逃犯李占标,降三级调用,暂免开缺。同年,诏开复处分。连擢顺天府尹、太仆寺卿、内阁学士,仍留军。同治元年春,授礼部侍郎,仍命督团剿贼,归僧格林沁节制。1865 乙丑年:同治四年,僧格林沁战殁曹州,诸军并被谴,坐革职留任,诏回京。同治六年,调户部。1867 丁卯年:同治七年,擢左都御史,兼署工部尚书。1868 戊辰年:同治八年,授工部尚书,命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同治九年,天津民、教构衅,命偕直隶总督曾国藩按治,暂署三口通商大臣。同治十一年,调吏部。同治十二年,上谒东陵,命留京办事。1874 甲戌年:同治十三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1878 戊寅年:光绪四年,丁母忧,服阕,命仍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兼翰林院掌院学士。1882 壬午年:光绪八年,授兵部尚书。寻卒,优诏赐恤,赠太子少保,谥文达。毛昶熙一生在仕途中,经历清代末年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

简介2:毛昶熙,字旭初,河南武陟人。父树棠,官至户部侍郎。昶熙,道光二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咸丰五年,迁御史,转给事中。屡上疏论军事吏治,劾步军统领联顺徇私废法,罢之,甚负清望。八年,授顺天府丞,胡林翼密疏荐之。十年,加左副都御史衔,命督办河南团练,至则规画全局,定条规十二事:筑堡寨,扼要隘,择首事,选团丁,筹公费,互救援,定约束,申号令,公赏罚,诘奸宄,旌忠义,而终之以实力奉行;并疏陈调练民勇苦累之弊,亟宜改办乡团,以纾民力。寻命督办剿匪事宜,驻军归德。亳州捻匪犯鹿邑,督练勇击走之,分路驰剿,九战皆捷。十一年,疏言:“捻骑逾万,官军马队过单,皖、豫交界之区,皆平原旷野,步队无以制贼死命。今豫境修筑寨堡,已有成效,应责令寨长各选壮丁一名、马一匹,投效来营。归、陈两属,约可得马队三四百名。”上命推广其法行之。捻匪逼省城,围通许,昶熙檄军援之,围立解。因疏言:“军令不一,将士无所适从,宜会合抚臣以一事权。”上命巡抚严树森督办河南剿匪事宜,昶熙副之,仍兼办团练。三月,克唐县。捻匪赵国良犯光州,陈大喜犯汝阳,并击走之。寻以误用逃犯李占标,降三级调用,暂免开缺。大河以南府、厅、州、县团练皆成立,屡败贼,诏开复处分。

连擢顺天府尹、太仆寺卿、内阁学士,仍留军。穆宗即位,昶熙请谒文宗梓宫,面陈机要,未许,命以军事密疏入告。疏上制捻要策,略曰:“年来剿捻未得要领,其误有二:一在专言防堵。颍、徐、归、陈,平原千里,无险可扼,捻数路同发,分而愈多。官军分堵则兵单,合堵则力疏,犹之院无墙垣,徒守门户,不能遏盗也。一在无成算而轻战。贼众数倍於我,马则十倍过之。我无必胜之术,侥幸一战,一旦败溃,贼焰愈张。至会师捣老巢,实为平贼要策。皖捻虽以张洛行为主,而陈、宋、颍、寿、淮、徐方数百里,无处非贼巢,即无处无贼首。官军即能次第扫除,势难刻期净尽。若绕过小捻,径捣大捻老巢,舍近攻远,而近贼袭我於后,我必不支,此会捣老巢之难遽奏效也。然捻匪与粤匪不同,粤匪蜂屯蚁聚,其势合;捻匪散处各圩,其势分。其出窜也,必须装旗纠合各圩贼目,约期会举,常十馀日始得出。其窜山东者,每会於保安山、龙山;窜汴梁者,会於小奈集、大寺集;窜陈州者,会於南十字河、张信溜:地皆逼近亳州,亳州者,贼之吭也。计莫若择重臣素有威望者,统步队数万、马队数千,屯军於此。用伍员多方误楚之法,分所部为数起,此归彼出,此出彼归,循环驰突於各捻贼圩之间,使大捻无从勾结,小捻声息不通,惴惴焉日防官兵之至,自不能装旗出窜,四出打粮。

俟其饥困,然后以重兵次第围剿。贼无外援,则小股胆落,大股易平,招抚兼施,立可解散,不必尽烦兵力矣。夫防贼於既出之后,何如遏贼於未出之先?剿贼於既聚之馀,何如蹙贼以难聚之势?而又无劳师袭远之危、轻进损威之失,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者是也。今日大计,以卫畿辅固根本为先。豫东者,畿辅之门户也。亳州者,豫东之贼源也。亳州之贼不除,则豫东之匪难绝,即畿辅之地不安。重兵驻豫,不能兼顾东省,驻东亦不能兼顾豫防。惟亳为诸捻汇处之区,拔本塞源,实在於此。且蒙、亳百姓,祗以逼处贼巢,呼诉无门,不得不苟全性命,非尽甘心为逆也。若官军声势一振,随抚随剿,不但忠义良民同心杀贼丙子日元,即附贼之堡寨,亦相率就抚,辅助官兵。彼久经兵革之地,人习战争,附贼则为悍贼,反正则为劲兵,夺贼焰而益军威,计无便於此者。前胜保、袁甲三累获大胜,皆由屯驻亳州,扼其要害,并赖关保、德楞额马队之力,是以所向有功。前事不远,可为券证。”奏入,上韪之。时粤、捻合扰颍州,命昶熙出境会剿。昶熙兵仅五千,且无马队,疏请调总兵李续焘等募精壮六千来豫,以厚兵力,如所请行。上复敕西安将军托明阿选西安马队一千赴豫。同治元年春,亳捻刘大渊纠党趋河南,昶熙在省闻警,驰至杞县,贼已围城,会僧格林沁军自山东进至,败贼许冈,昶熙会所部合击之,克复所占民圩,斩馘逾万,馀贼引去。檄诸路团勇截杀之,还驻归德,扼贼归路。四月,会同僧军合击金楼教匪杨玉骢,尽歼其众,授礼部侍郎,仍命督团剿贼,归僧格林沁节制。赴汝宁督兵团剿陈大喜诸匪,克正阳,收寨、圩多处。二年,诛贼首张凤林、张福林,克邢集、尚店贼巢,陈大喜窜湖北,汝宁、陈州所属踞贼,歼除殆尽。调吏部。亳捻犯陈州,为官军所扼击,四窜。昶熙屯鹿邑,尽平亳北贼寨。

是年冬,苗沛霖伏诛,淮北肃清。诏:“昶熙部勇原助兵力所不足,今兵力足敷应用,饬散遣归农。”命昶熙回京供职。会陈大喜勾结苗练馀党趋汝南,陷正阳、信阳、新蔡、息县各民寨,乃暂留剿贼。三年,进屯息县,擒诛捻首赵国良、徐文田十馀名,尽复诸寨。十一月,僧格林沁败陈大喜、张总愚於光山,贼西窜,逼南阳。昶熙调张曜回屯唐县,知府汤聘珍扼宛南。四年,僧格林沁战殁曹州,诸军并被谴,坐革职留任,诏回京。六年,调户部。七年,擢左都御史,兼署工部尚书。时捻匪戡定,疏陈军务渐平,宜益思寅畏,略曰:“功成而喜者,常人之同情;功成而惧者,圣人之远虑。今日巨寇甫平,兵戈未息,滇、黔、秦、陇,烽火惊心;皖、豫、直、东,疮痍满目。戡乱安民,一一尚烦宸虑,敬肆之机,间不容发。万一大捷之馀,偶忘乾惕,则患机之萌,恐有伏於无形者。今之所急:一在勤圣学。皇上春秋鼎盛,典学日新。但恐亲师讲学,为时无多,还宫之后,左右近习,或以功业日盛,间进谀词,意气渐盈,懋修或懈。昔宋庄献皇后临朝,仁宗听内侍之言,欲观宝玩,庄献太后为言祖宗创业之艰。臣亦伏原皇太后於皇上还宫之馀,殷殷以时事艰难,勤加启迪。至於近侍,尤宜择老成有识之人,服事起居,将见养正之功,日臻坚定矣。

一在崇节俭。今寇乱虽平,而流离之民,未尽归农,荒芜之田,尚多未垦。非力加撙节不足以广积储而备缓急。臣前管三库事务,见内务府借拨部库银两,逐岁加增。窃恐中原底定,踵事增华,财源未开,财流不节,度支告匮,为患匪轻。伏原皇太后、皇上崇尚节俭,为天下先。一切不急之务,可罢则罢之,可缓则缓之,庶国用可充,而风俗亦渐归质厚矣。一在饬吏治。发、捻之祸,实由不肖州县所激而成。正供之外,百计诛求;私派私罚,自营囊橐,以致民气不伸,酿成巨患。用兵以来,此风尤甚。即如釐金一项,奉行不善,百弊丛生。病商病民,莫此为甚。今日之封疆大吏,以地方多事,喜用精明强干之员,而不求恺悌循良之吏。斯民元气,剥削愈甚,其祸遂不可胜言。今东南初定,畿甸甫清,兵燹遗黎,不堪再扰。应令各省督抚慎选良吏,与民休息,以复富庶之旧。一在固根本。陕西回逆、土匪,麕聚北山,现闻大军乘胜西征,恐至穷而思窜。其或由晋省扑河,或由草地北扰宣、大,畿辅兵单地广,在在须防。直隶提督刘铭传谋勇兼优,应令迅回本任,并带所部万人,留直屯守,以壮声威。并将绿营兵丁,练成劲旅,庶诸贼不敢萌心北扰,而诸将亦得专意西征矣。”疏入,上嘉其言剀切,优诏答之。八年,授工部尚书,命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

九年,天津民、教构衅,命偕直隶总督曾国藩按治,暂署三口通商大臣。事定回京,请裁归总督兼理,从之。十一年,调吏部。十二年,上谒东陵,命留京办事。十三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光绪四年,丁母忧,服阕,命仍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八年,授兵部尚书。寻卒,优诏赐恤,赠太子少保,谥文达。昶熙屡掌文衡,两典会试,凡朝、殿考试,阅卷历二十馀次,士论归之。

明阳悟道:一、大运丙午、乙巳、甲辰、癸卯、壬寅、辛丑二、格局1 大陆说,“此格一不能见印制伤,二不能有财星泄伤生官,有之即为破格。”。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癸卯、壬寅一样是好运!2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官是不用了。要论格局,是伤官泄秀了,或伤官格佩印。有意思的是,土伤官泄秀不是文采,是书法!三、感悟有意思的是未丑冲,子去穿未,而时支丑土说,不用管他们,就把子合住了。那么未冲丑就成立了,丁火一是入墓了,二是年月支互制,不起作用了。这样自己的主位置不就有大机会了吗?事实上也是如此,当时的环境是内乱、外患交织,给了他平乱的机会。比如癸卯、壬寅运,就是官杀用印,制劫刃财!印透时也是伤官佩印!地支制伤官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