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


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每一时辰的前一小时为初,后一小时为正。比如7时叫辰初古代申时是几点,8时叫辰正,9时叫巳初,10时叫巳正。

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午时三刻”就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43分12秒。

俗话说“女孩难得午时贵”,意思是说午时出生的女孩是最为好命的。又传说子时、寅时、辰时、酉时这四个时辰出生的人必定人中龙凤,日后必能成大事,有成为达官贵人的好命。

晨曦破晓是什么时辰?破晓是指早晨刚开始发亮,朝阳或好似朝阳发出光亮,他并不是精确的时间名词而是一个时刻。一般是4、5、6点钟天刚亮的样子。

时辰时间对照表

早子时(zǐ)

夜半

24:00-01:00

三更

丑时(chǒu)

鸡鸣

01:00-03:00

四更

寅时(yín)

平旦

03:00-05:00

五更

卯时(mǎo)

日出

05:00-07:00

辰时(chén)

食时

07:00-09:00

巳时(sì)

隅中

09:00-11:00

午时(wǔ)

日中

11:00-13:00

未时(wèi)

日映

13:00-15;00

申时(shēn)

哺时

15:00-17:00

酉时(yǒu)

日入

17:00-19:00

戌时(xū)

黄昏

19:00-21:00

一更

亥时(hài)

人定

21:00-23:00

二更

夜子时(zǐ)

夜半

23:00-24:00

三更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时辰

北京时间

属相

别名和描述

子时

23:00-00:59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丑时

01:00-02:59

鸡鸣,又名荒鸡,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物。

寅时

03:00-04:59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时

05:00-06:59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辰时

07:00-08:59

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时

09:00-10:59

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时

11:00-12:59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这时候太阳最猛烈,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时

13:00-14:59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时

15:00-16:59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时

17:00-18:59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戌时

19:00-20:59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狗开始守门口。

亥时

21:00-22:59

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古代时间划分

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佛说:一弹指等于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1、“一刹那”:按古代印度《僧只律》(又有资料是《倡只律》) 解释:一刹那即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叟,一日一昼为三十须叟。照此计算:一须叟为48分钟,一罗预为114秒。一弹指为7.2秒,一瞬为0.36秒,一刹那为0.018秒。一眨眼等于二十四刹那。

中国古代的计时器

古代没有钟表、手机,如何知道时间?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古代申时是几点,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一声声的报时提醒着人们一去不回的时间,要珍惜当下不负光阴。

全夜分五个更(此处“更”在方言中读“jīng”,汉语规范化后读“gēng”),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出处:《宋史·赵昌言传》:“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灝)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

中国古代的计时器:圭表、日晷、漏壶(更漏)、浑天仪

日晷就是中国古人利用光影来计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器。

日晷仪也称日晷,是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中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但在史籍中却少有记载,现在史料中最早的记载是“汉书·律历志·制汉历”一节:太史令司马迁建议共议“乃定东西,主晷仪,下刻漏”,而“汉书·艺文志”中列有晷书34卷,但仅存书名,而无内容。

不用光影是不是就没法知道时间了?还有另一种计时器——水钟。水钟在中国又叫做“刻漏”,“漏壶”,“更漏”。

古时的水钟按时使用原理不同分为泄水壶、受水壶。而剧中应是受水壶的一种,一把铜尺上标刻十二时辰,铜尺前方有木质浮箭,水滴由上至下依次滴落,受水壶水位上升,浮剑上移,校验铜尺,就能读出时辰。

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没有水用火也能计时,还能达到与现在闹钟一样定时发声提醒的效果。焚香计时也是一种方式。将香横置于架子上,底下置一金属盘,并在香的特定位置用线绑上金属球,当球掉落金属盘上就会发出“砰”的声响提醒人们时间到了。火闹钟还能根据不同的需要,制作时长不一的香任君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