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南方第一座寺庙大报恩寺,今柏家镇


南京有南方第一座寺庙大报恩寺,而在浏阳西乡渡头市(今柏家镇)也曾有一座报恩寺。报恩寺由光绪三年丁丑科进士易炳奎所在的沙洲易氏族人捐建,早在明正统间其先祖易潮泰、易子富父子就因乐善好施被赐匾嘉奖,也正是那时安放匾额的茗兰寺改名叫报恩寺。

丁丑奇荒记_丁丑大荒记原碑文_丁丑大荒记

同治《浏阳县志》祀典 寺观 报恩寺

同治《浏阳县志》县西寺观有报恩寺,在渡头市,易姓建,元代叫茗兰寺。而《浏阳易氏族谱》说茗兰寺始建于南宋,由沙洲易氏易方来、易远捐建。

丁丑大荒记_丁丑奇荒记_丁丑大荒记原碑文

《浏阳易氏族谱》进士陈信芳撰 报恩寺记

明初茗兰寺仅存遗址,正统间易子富兄弟重修,改名报恩寺。民国三十八年《浏阳易氏族谱》卷五,文集,有嘉庆丁丑浏阳进士陈信芳(字玉庄)撰的《报恩寺记》,“余自去岁解组归田,暇则纵览山水,藉访乡邑老成遗迹,偶过渡头,见其柳暗沙堤、云罗岸树,中园一小市俯瞰县河,足供憩息。出市后里许,荒烟蔓草中突见一寺,额曰:报恩。……盖寺旧名茗兰,明宣德年间为距寺五里沙洲易氏捐建。……正统六年辛酉岁祲,易公潮泰捐谷千一百石,施粥于路饥民就食,所活甚众。大吏闻著免本户三年差徭,御赐匾奖供安寺内,额更“报恩”所自昉也。……天顺元年丁丑岁又大祲,其子子富继父志捐米四百余石,倡众助赈。”

到乾隆三十六年易炳奎的太高祖秀章公(易祖端)曾修复报恩寺,后来寺倒塌了,同治五年丙寅易氏又倡议重修,不再招僧,易子富弟弟易子华支嗣孙鲁门公(易盛传)董修。同治十三年易氏族人在报恩寺右侧建起了易氏支祠。

易鲁门、易遁林家族(沙洲易氏师古桥支)

丁丑大荒记原碑文_丁丑大荒记_丁丑奇荒记

丁丑大荒记原碑文_丁丑大荒记_丁丑奇荒记

《浏阳易氏族谱》卷五 文集 刘人熙诗

在文集中看到易炳奎有一首《赠别遁林先生》 甲戌 ,“春风香,桃花扑上绿衣郎,秋月白丁丑大荒记,芦花争送朱轮客。春来秋去别离多,三年未见君颜酡。今朝握手又小别,欲别未别声哽咽。可怜辜负好中秋,月华如水使人愁,愁未已,抽毫起,江上山,江中水,一山一水一诗瓢,分付吟鞭度草桥,明年八月凉颷至,与君大醉凭松寮。”

还有工部主事刘人熙(字艮生,号蔚庐)的《赠易子遁林》:

满架牙籖小劫身,东风微度绮罗春。

尊开三雅缘留客,手撒千金为显亲。

绿叶成阴终结子,红莲出水本无尘。

近来燕姞征兰否?更有新诗咏石麟。

看到浏阳仅有的同科进士(光绪三年丁丑科)易炳奎、刘人熙二人都写诗赠易遁林,想必此人也不简单。便很好奇这易遁林、遁林先生到底是什么人?在刘人熙、易炳奎诗的中间是署名德植(遁林)的《闲居述意》四首存二。易遁林的谱名是易德植,跟易炳奎同辈。根据谱名在世系中查到易德植,原名德遇,名宗赤,字际可丁丑大荒记,号遁林,国学生,授文林郎,补用直隶州分州。著《宝墨琳琅诗集》待梓,谭文隽的女儿,无出,抚德孚公七子维琛为嗣。易遁林的祖父云亭先生易大章是一位名医,浏阳举人邱之芬曾为其作墓志铭。父亲则是前面提到的同治间报恩寺董修鲁门公,谱名易盛传,议叙九品职衔,原居柏关,移居枨冲。虽然也是西湖山易氏沙洲支,但跟易炳奎所在的刘家塘、小水垅,子富公支万钟公下太阳公房不同,易鲁门家属于子富公弟弟子华公支,万斌公下太辰公房师古桥、侯家冲支。

丁丑大荒记原碑文_丁丑奇荒记_丁丑大荒记

易鲁门、易遁林家世系:

易祖禄(妣张氏)——易昌礼(字储文)、易昌义(字方宜)、易昌廉(字惟舜,号裕后,妣曾氏)——易祚彩(字光亮)、易祚辉(字光茔,号秀圃)——易大琏(字文泮)、易大珽(字文灿)、易大章(字文倬,号芸亭)、易大珮——易盛传(字绍曾,号鲁门)、易盛寅(字紫春,号谷人)——易德植(原名德遇,名宗赤,字际可,号遁林)、易德劭(字峻修,号力吾)——易维琛(抚德孚七子),易维钊——

丁丑大荒记原碑文_丁丑大荒记_丁丑奇荒记

同治《浏阳县志》列女 易张氏曾氏

同治《浏阳县志》列女 易张氏、曾氏,张适县西易祖禄,年二十八祖禄故,家甚贫苦,安之若素,姑老病,日侍床褥,教诸子倍极殷勤,年七十犹纺绩不辍,子昌廉早夭,其妻曾氏年二十五矢志抚孤,与姑同称节孝,张没年八十,曾没年七十三,俱道光二十三年旌表。

附 易遁林诗作二首:

《闲居述意》四首存二

其一

庭除洒扫爱清闲,煮茗焚香俗虑删。

烂锲桃花摹古印,戏研松露点秋山。

偶随钓奕寻高况,为乐琴书寄梦间。

手把南华时展读,衡门无事日常关。

其二

蜗庐地僻远尘埃,梦觉扬州一枕回。

祝我添丁劳旧雨,让他奋甲起春雷。

评花淡爱渊明菊,敲韵高擎太白杯。

长愿椿萱留美荫,含饴日乐抱孙来。

参考资料:同治《浏阳县志》、《浏阳易氏族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