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之一,你知道吗?


子时时间是多少_子时时间顺序_子时是啥时间

大家知道吗?在中国古代就发明计时器,是应用机械原理设计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利用流体力学计时,有刻漏和沙漏;一类采用机械传动结构计时,有浑天仪、水运仪象台等。此外,还有应用天文原理(根据日影方向测定时间)计时的日晷,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之一。

太阳

认识 时间

子时时间是多少_子时是啥时间_子时时间顺序

对于以前的农民来说,看太阳就是最直接的看时间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子时是啥时间,抬头看看太阳,就知道大概的时间了,这也是现代人们的劳作规律。每天太阳升起,就该起床劳作了,太阳到天空中央的时候,就已经是中午了,等到太阳到了天边,就该歇息了。有缺陷的是,看太阳始终是一种较为粗略的看时间工具,就是不精准,那就需要发明更精确的看时间工具。

日晷

古代 计时 仪器

在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将其详细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在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

圭表

度量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

子时时间是多少_子时是啥时间_子时时间顺序

圭表是利用太阳影子的长度来判断具体时间的。也就是我们知道的“立竿测影”,方法就是将一根杆子放在地上,等在中午的时候去测量它的影长子时是啥时间,这样就确定了方向、时间和节气。如果古人只有上面的这种方法,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通过观察太阳确实可以知道粗略的时间,但若是晚上或是阴天,古人要如何来看时间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看吧~

滴漏

古代 计时 工具

由于圭表等太阳钟在阴天或夜间就失去效用,为此人们又发明了滴漏、沙漏等计时仪器。

子时时间顺序_子时时间是多少_子时是啥时间

其原理以漏滴三下为一秒,以漏滴每六十秒共一百八十次为一分,有计算每六十分共一万零八百次为一时,每二时为滴漏二万一千六百次为一个时辰,暗喻日有十二辰之理,黄帝的臣子计时,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苦苦钻研了一十五年,终于发明成功了滴漏器皿,这样就能非常准确非常精确的以分秒计算秒、酚、时、辰并计日为钟,至此,大可司天象,又可以计算出十年、百年、千年、万年、万万年,为小可计分、秒。根据水滴的规律而制造的计时装置,也就被命名为“滴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