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丁亥年 《东列国志》简朴粗陋的面貌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东周列国志》是清代的一部长篇小说。蔡元放改编。此书刊本很多。卷首有蔡元放序,所署年月不一乾隆丁亥年,或作乾隆元年(1736),或作乾隆十七年(1752),或作乾隆丁亥三十二年(1767)。今有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排印本和中国书店影印本。

蔡元放,名奡,号野云主人、七都梦夫。江宁(今南京)人。生平不详,大约生活于乾隆年间。他曾评点过陈忱的 《水浒后传》。

乾隆丁亥年是哪一年_乾隆丁亥年是公元几年_乾隆丁亥年

在元代刊本《全相平话五种》里,就有讲述列国故事的平话。明代嘉靖、隆庆间,余邵鱼编撰了一部《列国志传》,8卷226则,约28万字,全书始于武王伐纣,终于秦并六国。这部《列国志传》自称“编年取法麟经,记事一据实录”,但其中仍有许多民间传说故事,如“秋胡戏妻”、“临潼斗宝”、“卞庄刺虎”等。明末冯梦龙在《列国志传》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乾隆丁亥年,成《新列国志》一书,共108回,增至约70余万字。冯梦龙不满意“旧志事多疏漏,全不贯串,兼以率意杜撰,不顾是非”,他依据《左传》、《史记》等书,删除了旧本《列国志》中明显不符合史事的故事传说,同时增添了不少重要内容。在改编中,他还删去了从武王伐纣到西周衰亡这部分内容,集中写春秋战国即东周的历史。《新列国志》在细节刻画、语言运用、结构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大大改变了原书简朴粗陋的面貌,艺术上有显著的提高。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又对《新列国志》略加修订润色,并加上序、读法,大量的评语和一些夹注,易名为 《东周列国志》,共23卷108回。《东周列国志》实际上只能说是《新列国志》的评点本,但是近200多年来它成了最流行的本子,不但余邵鱼的 《列国志传》,就连冯梦龙的《新列国志》都鲜为人知了。

《东周列国志》从西周末年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写起,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统一全国为止,包括春秋战国500多年历史,内容极其丰富复杂。作者在描写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兴亡盛衰过程中,对那些腐败残暴、骄奢淫佚的统治者,如周幽王、齐襄公、陈灵公、晋灵公、宋康王等,进行了揭露和鞭挞;对改革政治、促进社会发展的开明君主和官吏,如齐桓公和管仲、魏文侯和西门豹、秦孝公和商鞅等,予以肯定和赞扬; 对于在频繁的兼并战争中深受痛苦和灾难的广大人民群众,表示出一定的同情。

乾隆丁亥年是哪一年_乾隆丁亥年_乾隆丁亥年是公元几年

《东周列国志》人物众多,头绪纷繁,但全书脉络分明,繁简得当。作者善于编排和组织材料,把500多年纷纭复杂的历史事件从头至尾贯串下来,叙述得有条有理。像西门豹乔送河伯妇、晋公子重耳出亡、伍子胥复仇、孙庞斗智以及范雎、蔺相如等人的故事,都写得有声有色,曲折生动。由于冯梦龙和蔡元放都过分强调历史演义必须忠于史实,所以《东周列国志》总的说来文学价值不很高,但它的影响相当大,在向群众普及历史知识方面曾起过巨大作用。蔡元放在《读法》中说过: “《列国志》与别本小说不同,别本都是假话,如《封神》、《水浒》、《西游》等书,全是劈空撰出;即如《三国志》,最为近实,亦复有许多做造在内。《列国志》却不然,有一件说一件,有一句说一句,连记事实也记不了,那里还有功夫去添造。故读《列国志》,全要把作正史看,莫作小说一例看了。”他的话如果作为历史小说的创作主张来讲,是不对的,但作为对于《东周列国志》的特点的说明,倒是相当符合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