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清代文学体裁:七言绝句(一箫一剑平生意)


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七言绝句。《己亥杂诗》写于公元1839年龚自珍辞官返乡之时,计315首,全属七言绝句,此篇是《己亥杂诗》第九十六首。此处是“剑”、“箫”意象在定庵诗中的最后一次出现,亦是他对平生深有所感的“剑箫”心事即“一箫一剑平生意”的总结。作品名称:《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创作年代:清代文学体裁:七言绝句作者:龚自珍目录作品原文作品注释作品简析作者简介作品原文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苍凉归棹后①己亥杂诗中写,万千哀乐聚今朝②。[1]作品注释①谁分:谁料。 归棹(zhào照):归舟。棹,船桨。②哀乐:暗用谢安语。《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谢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作者当年四十八岁,适当中年。[1]作品简析《己亥杂诗》写于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己亥)龚自珍辞官返乡之时,由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起,至十二月二十六日止己亥杂诗中写,计315首,全属七言绝句(其中部分不依近体格律的古绝),堪称中国诗史上最大规模的组诗,又从某种意义上可视为龚自珍的诗体自传。可以说,在这一组诗中,定庵向时人、也向后人集中展示了自己复杂而又饶具魅力的内心世界。

研究龚自珍其人、其文学成就,《己亥杂诗》应是重中之重。此篇是《己亥杂诗》第九十六首。此处是“剑”、“箫”意象在定庵诗中的最后一次出现,亦是他对平生深有所感的“剑箫”心事即“一箫一剑平生意”的总结。“剑”和“箫”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构建成了定庵心灵世界不可割分的两个层面。他也多次在反思“剑”与“箫”的命运。但这一次不同,诗人斩钉截铁地用到了一个“消”字,所谓“少年哀艳杂雄奇,暮气颓唐不自知”(《己亥杂诗》一四二),他真正意识到剑气箫心的“消解”的结局了。诗以“苍凉归棹”、“中年哀乐”作结,戛然而止,而一种心潮跌宕的复杂况味纡徐不尽,耐人幽寻。[1]作者简介龚自珍像[2]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学家,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庵;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50岁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他一生创作,诗、词、文都有建树,被后世称为“近代文学开山作家”。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2]